宜州桑蚕茧

河池市宜州区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办公室 【管理

原产地广西

– 产地市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其他畜牧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497
– 地标认证时间:2018
– 品质特点:长椭圆形,茧色洁白,缩皱均匀,厚薄均匀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
包装规范

暂缺

产品百科
宜州桑蚕茧,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州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区。宜州桑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茧形茧幅均匀,茧色洁白,光泽好,茧衣少、蓬松,缩皱均匀,厚薄均匀,上车率高。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宜州桑蚕茧”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宜州桑蚕茧
产地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
品质特点
长椭圆形,茧色洁白,缩皱均匀,厚薄均匀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
批准日期
2018年9月5日

宜州桑蚕茧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宜州桑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茧形茧幅均匀,茧色洁白,光泽好,茧衣少、蓬松,缩皱均匀,厚薄均匀,上车率高。
内在品质指标
宜州桑蚕茧解舒率为53.91%-69.69%;茧丝纤度2.171-2.399旦尼尔;万米吊糙为1.90-3.80次。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宜州桑蚕茧产地环境

宜州桑蚕茧土壤地貌

河池市宜州区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土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砂页岩、第四红土、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母质为主。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红壤土等5个土类。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耕地土壤肥力高,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7克/千克,全氮平均含量1.85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含量22.6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75.8毫克/千克,土壤有效铁含量48毫克/千克,有效锰含量70毫克/千克,有效铜含量1.89毫克/千克,有效锌含量2.06毫克/千克,有效硼平均含量0.20毫克/千克,土壤pH值在4.56-8.31之间,质地以砂壤和壤土为主,耕作层土壤深厚,无明显障碍因素。适宜宜州桑树种植。

宜州桑蚕茧水文情况

河池市宜州区有大小河溪295条,主要有龙江及其支流临江河、中洲河、洛寿河、五拱河及刁江支流都良河等11条。龙江河横贯东西,在宜州区境内河流长度108千米,境内流域面积2981平方千米,龙江属珠江流域水系,是西江一级支流柳江的最大支流,跨黔、桂两省(区)。龙江流域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宜州境内汇入的支流有中洲小江(又名小环江、中洲河)、东小江(又名下枧河、临江河),均从左侧汇入龙江。龙江在宜州城区以上流域集雨面积12866平方千米,河段主河槽宽150至250米,多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径流量94.6亿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8660立方米每秒。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没有人为与工业污染,适宜宜州桑蚕茧生产。

宜州桑蚕茧气候条件

河池市宜州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较高,没有严冬,季节间平均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20.4℃,最冷月平均气温10.1℃,最热月平均气温2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0.5℃,年平均降雨量1360.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9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415.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2%。适宜宜州桑蚕养殖。

宜州桑蚕茧历史渊源

宜州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广西“十佳”桑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蚕生产基地县区。

20世纪70年代,宜州区有专门的桑蚕生产服务管理机构。
1993年-2005年,宜州区桑园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宜州区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排在全国县域第一。
2006年以来,宜州市借助“东桑西移”工程和“东桑西移一浙桂行动计划”,通过实行以工辅农和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017年,宜州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桑蚕产业成为宜州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商销售总值达62.6亿元。
2018年,宜州区桑园面积持续扩大,桑蚕业已成为宜州强区富农、惠民增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的产业格局。
2018年,宜州区推进国家级桑蚕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桑蚕茧丝绸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宜州桑蚕茧生产情况

1993年,宜州区桑园种植总面积达2.3万亩,养蚕6.2万张,鲜茧产量1700吨,养蚕售茧收入2100万元。
2003年,宜州区桑园种植总面积10.3万亩,养蚕41.3万张,鲜茧产茧量达1.4万吨,养蚕总收入1.86亿元。
2005年,河池市桑蚕茧产量58.42万吨,蚕农年收入达120多亿元
2013年,河池市桑园种植面积达76.35万亩,同比增长5.14%,鲜茧产值达41.8亿元,同比增长19.42%。
2017年,宜州区桑园种植面积34.67万亩,养蚕148.4万张,鲜茧产量5.8万吨,养蚕售茧收入28.6亿元。
2018年,宜州桑蚕茧桑树种植面积为3万公顷,蚕茧产量为8万吨。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宜州桑蚕茧产品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宜州桑蚕茧”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宜州桑蚕茧地理标志

宜州桑蚕茧地域保护范围

宜州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昆明市河池市宜州区所辖的庆远镇三岔镇屏南乡洛东镇洛西镇石别镇福龙瑶族乡北山镇北牙瑶族乡同德乡怀远镇德胜镇龙头乡安马乡刘三姐镇祥贝乡等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社区)。中心产区为庆远镇、德胜镇、北牙瑶族乡、石别镇、刘三姐镇、怀远镇、洛东镇、洛西镇等8个乡镇。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11"-109°2′44",北纬24°0′10"-24°5′25"。保护区域面积3857平方千米。

宜州桑蚕茧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8-03-2493。

宜州桑园宜州桑园
质量安全要求
1、养蚕期间:一是蚕期加温时严防煤气中毒;二是蚕期严防农药、烟叶中毒和鼠害;三是讲究清洁卫生,确保蚕作安全;四是养蚕前后,蚕室蚕具各消毒1次;五是用药准确,用法得当;六是蚕食桑期每天进行蚕体消毒1次。
2、烘烤期间:一是做好头冲、二冲烘烤;二是按工艺要求控制烘房温、湿度和气流量;三是烘干蛹体和保护茧层,勤适当调节排湿孔流量;四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宜州桑蚕茧选择在不受生活、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通风条件好的房间内。小蚕蚕房应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同时建造加温设备和遮阳设施,以便及时调节温湿度,每张蚕需小蚕房5平方米。大蚕房要求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保温保湿,便于消毒和操作,蚕房开对流窗、地脚窗,有水泥地面,每张蚕饲养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2、品种范围:两广二号、桂蚕2号及桂蚕N2等桂蚕系列为主。
3、生产过程管理:选择具有蚕种检疫合格证、质量合格证的蚕种,根据桑树长势于3月底开始养蚕,至当年11月底结束,全年养蚕12批左右,养蚕前做好蚕房准备和蚕室蚕具及养蚕环境的消毒工作,各项管理严格按照《小蚕共育技术规程》、《桑蚕饲养技术规程》、《养蚕防病技术规程》执行。
4、产品收获及处理:熟蚕上蔟后,春期和晚秋5-6天采茧;夏秋高温季节4-5天采茧。采茧时先拾去蔟中死蚕和烂茧,清除杂物,后把双宫茧、黄斑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茧等捡出。按上蔟先后,先上先采,迟上迟采。采茧动作应轻放,各类蚕茧分开放置。出售时装茧容器应通风通气;运茧时应尽量减少振动,同时防止日晒雨淋。烘烤时保全茧质,合理安排烘力和堆场;不同品种的蚕茧,都应严格区分上茧、次茧;鲜茧、半干茧的堆场应通风阴凉,干茧堆场应干燥防潮。

5、生产记录要求,严格记录生产情况,包括技术措施、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等,并妥善保存。

宜州桑蚕茧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持有人申请使用农

宜州桑蚕茧宜州桑蚕茧

产品地理标志:

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2.1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宜州桑蚕茧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2.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3.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3.3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