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缺
温县铁棍山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温县铁棍山药据《温县志》及清代《农学丛书》记载,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加工历史。温县铁棍山药直径1.5-3厘米,毛须略稀,毛眼突出,表皮不太光滑,呈浅褐色,有不规则红色“锈斑”,粉性足,肉质细腻,截面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水分少,密度大,久煮不散;含大量氨基酸,味道鲜美,口感“干、绵、甜、香”,被誉为“神仙之食”。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温县铁棍山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 中文名
- 温县铁棍山药
- 产地名称
-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 品质特点
- 粉性足,肉质细腻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18年9月5日
温县铁棍山药产品特色
-
外在特征
温县铁棍山药直径1.5-3厘米,毛须略稀,毛眼突出,表皮不太光滑,呈浅褐色,有不规则红色“锈斑”,粉性足,肉质细腻,截面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水分少,密度大,久煮不散;含大量氨基酸,味道鲜美,口感“干、绵、甜、香”,被誉为“神仙之食”。
-
内在品质
温县铁棍山药蛋白质含量≥34.0克/千克;淀粉含量≥175.0克/千克;膳食纤维含量≥30.0克/千克;锌含量≥3.25毫克/千克;铁含量≥3.5毫克/千克;硒含量≥0.005毫克/千克;氨基酸含量≥22.5克/千克。
温县铁棍山药产地环境
温县铁棍山药土壤地貌
温县境内地势平坦,属黄沁河冲积平原,由东而西略有升高。自然坡降约为二千分之一,海拔102.3米至116.1米。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滚动改道,形成了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征。分为青峰岭岗地、沁河冲积扇平原、河漫滩三大基本单元。耕地土壤类型为潮土,主要分为黄潮土、褐潮土两大亚类。土种有砂土、淤土、两合土、褐土化两合土、褐土化淤土等21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土壤养分的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16.21克/千克,全氮0.89克/千克,速效磷16.5毫克/千克,速效钾139毫克/千克,缓效钾622毫克/千克,pH值7.68。土壤肥沃、耕作层深厚,排灌方便,适宜温县铁棍山药生长。
温县铁棍山药水文情况
温县年平均降雨量为537.4毫米,年际变化与年内分布不均,全年60%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9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763毫米,陆面蒸发量为500毫米。平水年水资源总量2772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6638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1090万立方米。境内共有13条河流,其中大型河道2条(黄河、沁河),中型河道1条(新蟒河),小型河道10条(老蟒河、猪龙河、济蟒截排、蚰蜒河、荣涝河、济河、护城河、北冷涝河、周村涝河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道总长227千米,除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为长江水系,其余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
温县铁棍山药气候情况
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中,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0.3摄氏度,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温度26.9摄氏度,年降水量537.4毫米,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五十,年日照时数2272.3小时,年积温4500度以上,年平均风速2.2米/秒,无霜期210天。全年四季分明,冬不过冷,夏不过热,干湿相宜,气候温和,适合温县铁棍山药的生长发育。
温县铁棍山药历史渊源
《温县志》及清代《农学丛书》记载,温县铁棍山药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加工历史。
唐宋时期,温县铁棍山药通过“丝绸之路”流入西亚和西欧诸国。明代,依借郑和船队,温县铁棍山药传入东南亚、中东、东非、南非诸国,在海外享有“华药”的美誉。
1914年(民国3年),温县铁棍山药在巴拿马运河通船万园博览会上展出获金奖。
温县铁棍山药生产情况
2018年,温县铁棍山药种植面积约2066.7公顷,年产量3.8万吨。
温县铁棍山药产品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温县铁棍山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温县铁棍山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
温县铁棍山药地域保护范围
温县铁棍山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温泉街道办事处、岳村街道办事处、祥云镇、番田镇、招贤乡、黄庄镇、北冷乡、武德镇、赵堡镇、张羌街道办事处、黄河街道办事处,辖5镇2乡4办事处25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1′14″至113°13′33″,北纬34°49′47″至35°03′32″之间,东与武陟为临,西和孟州接壤,北与沁阳、博爱相连,南濒黄河与巩义、荥阳隔河相望。
温县铁棍山药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选地:选择6到8年内未种过温县铁棍山药,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前茬为禾本科作物为宜,不能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邻作。
品种:温县铁棍山药。
生产过程管理:温县铁棍山药喜肥耐旱,生产过程包括整地、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忌施用氯肥。
整地
温县铁棍山药(2张)
生长过程中遇到石块、粪块,易分杈,降低产品商品率。
选种
温县铁棍山药为无性繁育,有零余子(山药蛋)繁育、笼头繁育和山药段繁育3种繁育方法。生产中主要采用笼头繁育,收获时挑选粗而长,表面光滑,无病斑、分叉、畸形,生长正常、顶芽健全的山药,将上部笼头折下,贮藏越冬,翌年春季播种。
种植
一般在3月底4月初(清明前后),5厘米地温稳定在10℃时即可进行种植,亩均10000株。
田间管理
搭架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危害。一般出苗后即可扎杆搭架,高1米左右,每株一根,在距地面0.8米处交叉捆牢。
中耕锄草
出苗后应及时锄草,避免与温县铁棍山药争夺养分,前期可浅锄,后期以人工拔除为主。
适时浇水
温县铁棍山药种植前浇一次底墒水,种植后墒情不足时可补一次小水,保证山药正常出苗,有条件的以喷溉最好。山药上满架后应结合追肥进行浇水,注意立秋前浇水要少要小,促使块根下扎,立秋以后(8月中旬),可灌一次大水(也叫拦头水),有利于铁棍山药膨大。开沟种植应用喷灌浇水,防止塌沟。
病虫害防治
危害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茎腐病、线虫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叶蜂。防治关键以预防为主,结台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T/T393)。
收获
霜降后,叶片枯落即可收获,也可在地越冬来春收获。采收前30天,禁止追肥、施用农药。
贮藏
温县铁棍山药最适宜贮藏温度为4-6℃。贮存地应通风、干燥、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异味的物品同仓存放。冬季可放通风干燥的室内越冬,春季气温升高时放入冷库低温保存。
质量安全规定
温县铁棍山药实行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 DB 410825/T 038《温县铁棍山药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要求。
温县铁棍山药专用标志使用
在温县地域范围内种植的温县铁棍山药,如需使用“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的,应当向温县四大怀药协会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