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边条参

集安绿色食品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吉林

– 产地市县: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药材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009
– 地标认证时间:2008
– 品质特点:须长、形美、圆膀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08年第1054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08年7月1日
产品介绍

集安边条参产地位于集安市新开河流域台上镇、花甸镇、财源镇、清河镇、头道镇的宜参地,海拔高度400~700米。集安是我国人参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边条参”,形质兼优,驰名中外。据县志记载早在17世纪60年代(1662年)康熙元年之前就已问世。从清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始有栽培,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集安边条参在生产过程中,须经两次移栽,即“两倒制”,是集安利用特定品种,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取的独特栽培技术。集安边条参具有芦长、体长、皮老、纹深、形美、枝头大等明显特点。根据历年来人参市场价格高比较,集安边条参根据人参品质分级一般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5~30元/公斤。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
1.1.土壤母岩。山体层是道地性集安边条参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集安边条参采用的山坡地是由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的沙质土壤或粘土富含腐殖土的地块进行道地性边条参的栽培。
1.2.土壤。集安边条参选择以花岗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风化的土壤,特别是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的土壤较好,含有石英、云母及硅的成份多,土壤质地疏松、透水、透气和保存养份性能好,层接岩层,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
2.水文情况:集安河流属鸭绿江水系。集安市山川河流(不含鸭绿江)多年平均降雨量924.2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7.65亿立方米,按80%保持率计算,径流量可保持14.12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8.7亿立方米,全部可利用水资源(含地下水)11.24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集安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5℃,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9.6℃,年降雨量800-1000mm,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日照2228.2小时,≥10℃的活动积温年均为3208℃。
4.人文历史情况:经考证,集安园参栽培历史,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22年,(当时满清还处于部落时期),距今最少有480年。顺治末康熙初已达相当数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边条参,形质兼优,驰名中外。从清康熙1年(1662年)前后始有栽培,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到道光20年(1840年),新开河下游、苇沙河流域相继出现了新的参户,并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参园,是清朝中期贡参主产区之一。清末,新开河流域园参即成规模,在国内驰名,并在国外享有盛誉。
集安园参分为边条参和普通参两种,以边条参为主。集安边条参起源应晚于集安人参的栽培近100年的时间。集安边条参是集安人在普通参栽培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的独特栽培方式培育出来的品质优良、形神兼备的参中珍品。边条参在生产过程中,须经两次移栽,即“两倒制”,是集安利用特定品种,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取的独特栽培技术。每次移栽都要严格筛选种苗,并将选用的种苗进行两次下须整形,然后按等分节进行移栽,生长6-8年下山的人参,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的特点。独创人参栽培倒栽的方法上可以看出,集安先人对人参生长习
性的掌握,以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选择、管理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据县志记载早在17世纪60年代(1662年)康熙元年之前就已问世。那时人们采集山参籽播于住处的山坡林荫里精心培育,再实施二次倒栽的方法,一再繁衍,相互传引,推广开来,继而在新开河流域上游(今东升、东明、荒崴子、兴安等地)出现新的参园,此即集安边条参独特栽培方法的起源。1979年5月,由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组织的全国人参生产座谈会,在吉林省集安县召开,在全国人参座谈会据以上史实认证,最后确认集安边条参原生长辑安县(今集安市),否定了石柱沟参引进的说法。验证了长期以业集安边条参的独特品系,确定了商品参的质量、价格与收购标准。同时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物价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了《关于人参商品规格标准及收购价格的通知》。根据历年来人参市场价格高比较,集安边条参根据人参品质分级一般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5-30元/公斤。

地域范围

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集安市境内岭北地区新开河流域台上镇、花甸镇、财源镇、清河镇、头道镇的人参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6′-126°09′,北纬41°07′-41°36′之间,海拔高度400-700米。具体地域范围是:东至清河镇刘家园,南到台上镇三阳沟,西到财源镇甲乙村,北到头镇镇砬子沟村。总生产面积为1500公顷,年总产量3000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集安边条参具有芦长、体长、皮老、纹深、形美、枝头大等明显特点。2.内在品质指标3.安全要求:
3.1.有害元素
 ——铅按GB/T5009.12规定执行;
 ——镉按GB/T5009.15规定执行;
  ——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汞按GB/T5009.17规定执行;
3.2.农药残留
 第一法:内标法按GB/T15517.1标准规定执行。第二法:外标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规定执行。
3.3.微生物
 ——菌落总数按GB/T4789.2规定执行;
 ——大肠菌群按GB/T4789.3规定执行;
  ——霉菌按GB/T4789.15规定执行;
 ——致病菌按GB/T4789.4. GB/T4789.5. GB/T4789.10. GB/T4789.11规定执行。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集安边条参生产基地应选择25°以下山地,最适宜的坡度为10-25°,以东坡、东南坡、东北坡为宜,土壤母岩以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风化的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周边植被以柞、椴、槭、栎等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为主。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集安边条参以“二马芽”为主栽品种,身长要达到18~24厘米,无病疤,浆足,须芦全,支头均匀。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种子处理:春、秋播均需催芽。与湿沙拌匀保湿贮藏,经20-12℃昼夜变温条件下3-4个月,让种胚长大,种子裂口,这一阶段称为形态后熟期,再经5℃左右的低温下贮藏2-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期,种子才能出苗。移栽:边条参区以农家品种二马芽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渗透快,气候温暖,参根易往下扎,移苗时要“整形下须”,即将参苗上的侧根和须根全部掐掉,只在主体的下端留两条长而粗的侧根,将来长成两条腿,使参根如人形美观,由于二马牙不如大马牙生长快,为使边条参等级提高,移栽两年后挖出将不符边条参要求的参根加工,将体形好无病斑的参再栽种2年,“下须整形”,栽后不烂,这是边条参区的特点,普通参下须栽后会烂。因此,不能下须。搭设遮荫棚架。种植人参必须搭棚遮荫,一般是透光15%-30%为好。施肥:人参以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追肥宜早施,肥料必须腐熟,以免肥害。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一般在9月中旬(白露至秋分)进行,要边收获边加工,防止鲜参积压,跑浆,影响加工质量。拆除参棚,刨开床帮,从床头开始深刨起净,防止伤根断须,抖去泥土,运至加工厂。
5.生产记录要求:认真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

包装规范

1.包装:包装应用防潮,无毒,无异味的材料密闭包装,净含量偏差按[1995]第43号规定执行模压红参应用抽空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集安边条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存:鲜人参应贮存于地下仓库内,相对湿70%以上,湿度5℃-10℃。加工红参的鲜人参贮存时间最多不得超过7天,加工生晒参的鲜人参不得超过10天。成品人参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防潮、无异味的库房中。保鲜参要在保鲜库房内贮存。库房内温度0℃-5℃,相对湿度50%以上,定期检查保鲜参的贮存情况。
4.运输:运输的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运输时必须防雨、防潮、防暴晒,小心轻放,严禁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百科
集安边条参,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集安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5℃,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9.6℃,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适宜种植条参;集安边条参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集安园参分为边条参和普通参两种,以边条参为主,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的特点。
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集安边条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集安边条参
产地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
品质特点
须长、形美、圆膀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08年第1054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08年7月1日

集安边条参产品特点

集安园参分为边条参和普通参两种,以边条参为主。集安边条参起源应晚于集安人参的栽培近100年的时间。集安边条参是集安人在普通参栽培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的独特栽培方式培育出来的品质优良、形神兼备的参中珍品。边条参在生产过程中,须经两次移栽,即“两倒制”,是集安利用特定品种,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取的独特栽培技术。每次移栽都要严格筛选种苗,并将选用的种苗进行两次下须整形,然后按等分节进行移栽,生长6-8年下山的人参,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的特点。

集安边条参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产地环境

集安边条参土壤地貌

①土壤母岩。山体层是道地性集安边条参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集安边条参采用的山坡地是由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的沙质土壤或粘土富含腐殖土的地块进行道地性边条参的栽培。
②土壤。集安边条参选择以花岗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风化的土壤,特别是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的土壤较好,含有石英、云母及硅的成份多,土壤质地疏松、透水、透气和保存养份性能好,层接岩层,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

集安边条参水文情况

集安河流属鸭绿江水系。集安市山川河流(不含鸭绿江)多年平均降雨量924.2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7.65亿立方米,按80%保持率计算,径流量可保持14.12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8.7亿立方米,全部可利用水资源(含地下水)11.24亿立方米。

集安边条参气候情况

集安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5℃,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9.6℃,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日照2228.2小时,≥10℃的活动积温年均为3208℃。

集安边条参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历史渊源

经考证,集安园参栽培历史,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即1522年,(当时满清还处于部落时期),距今最少有480年。顺治末康熙初已达相当数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边条参,形质兼优,驰名中外。从清康熙一年(1662年)前后始有栽培,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开河下游、苇沙河流域相继出现了新的参户,并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参园,是清朝中期贡参主产区之一。清末,新开河流域园参即成规模,在国内驰名,并在国外享有盛誉。
据县志记载早在17世纪60年代(1662年)康熙元年之前就已问世。那时人们采集山参籽播于住处的山坡林荫里精心培育,再实施二次倒栽的方法,一再繁衍,相互传引,推广开来,继而在新开河流域上游(今东升、东明、荒崴子、兴安等地)出现新的参园,此即集安边条参独特栽培方法的起源。
1979年5月,由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组织的全国人参生产座谈会,在吉林省集安县召开,在全国人参座谈会据以上史实认证,最后确认集安边条参原生长辑安县(今集安市),否定了石柱沟参引进的说法。验证了长期以业集安边条参的独特品系,确定了商品参的质量、价格与收购标准。同时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物价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了《关于人参商品规格标准及收购价格的通知》。根据历年来人参市场价格高比较,集安边条参根据人参品质分级一般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5-30元/公斤。

集安边条参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生产情况

2008年,集安市条参总生产面积为1500公顷,年总产量3000吨。

集安边条参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产品荣誉

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集安边条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集安边条参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地理标志

集安边条参地域保护范围

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集安市境内岭北地区新开河流域台上镇、花甸镇、财源镇、清河镇、头道镇的人参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6′-126°09′,北纬41°07′-41°36′之间,海拔高度400-700米。具体地域范围是:东至清河镇刘家园,南到台上镇三阳沟,西到财源镇甲乙村,北到头镇镇砬子沟村。

集安边条参质量技术要求

  •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集安边条参生产基地应选择25°以下山地,最适宜的坡度为10-25°,以东坡、东南坡、东北坡为宜,土壤母岩以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风化的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周边植被以柞、椴、槭、栎等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为主。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集安边条参以“二马芽”为主栽品种,身长要达到18-24厘米,无病疤,浆足,须芦全,支头均匀。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种子处理:春、秋播均需催芽。与湿沙拌匀保湿贮藏,经20-12℃昼夜变温条件下3-4个月,让种胚长大,种子裂口,这一阶段称为形态后熟期,再经5℃左右的低温下贮藏2-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期,种子才能出苗。移栽:边条参区以农家品种二马芽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渗透快,气候温暖,参根易往下扎,移苗时要“整形下须”,即将参苗上的侧根和须根全部掐掉,只在主体的下端留两条长而粗的侧根,将来长成两条腿,使参根如人形美观,由于二马牙不如大马牙生长快,为使边条参等级提高,移栽两年后挖出将不符边条参要求的参根加工,将体形好无病斑的参再栽种2年,“下须整形”,栽后不烂,这是边条参区的特点,普通参下须栽后会烂。因此,不能下须。搭设遮荫棚架。种植人参必须搭棚遮荫,一般是透光15%-30%为好。施肥:人参以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追肥宜早施,肥料必须腐熟,以免肥害。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一般在9月中旬(白露至秋分)进行,要边收获边加工,防止鲜参积压,跑浆,影响加工质量。拆除参棚,刨开床帮,从床头开始深刨起净,防止伤根断须,抖去泥土,运至加工厂。
(5)生产记录要求:认真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
  •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集安边条参具有芦长、体长、皮老、纹深、形美、枝头大等明显特点。(见表1)
表1集安边条参感官指标
等级规格
指标
一级(3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9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二级(4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8.5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三级(6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8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四级(9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五级(11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六级(14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六级(14支)
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6厘米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水分/(%)
人参总皂苷/(%)
人参单体皂苷Rb1(%)
人参单体皂苷(Re+Rg1)/(%)
总灰分/(%)
酸不溶灰分/(%)
红参
≤12
≥2.5
≥0.4
≥0.20
≤3.5
≤0.5
全须红参
≤12
≥3.0
≥0.5
≥0.20
≤3.5
≤0.5
模压红参
≤12
≥2.5
≥0.4
≥0.20
≤3.5
≤0.5
红参片
≤12
≥2.5
≥0.4
≥0.20
≤3.5
≤0.5
全须生晒参
≤13.5
≥3.0
≥0.5
≥0.25
≤3.5
≤0.5
生晒参
≤12
≥2.5
≥0.4
≥0.25
≤3.5
≤0.5
生晒参片
≤12
≥2.5
≥0.4
≥0.25
≤3.5
≤0.5
白参
≤12
≥2.5
≥0.4
≥0.25
≤3.5
≤0.5
大力参(烫参)
≤12
≥2.0
≥0.4
≥0.20
≤3.5
≤0.5
大力参片(烫参片)
≤12
≥2.0
≥0.4
≥0.20
≤3.5
≤0.5
活性参
≤12
≥3.0
≥0.5
≥0.25
≤3.5
≤0.5
保鲜参
≤12
≥2.0
≥0.3
≥0.20
≤3.5
≤0.5
红中尾
≤12
≥3.5
≥0.5
≥0.25
≤3.5
≤0.5
红直须
≤12
≥3.5
≥0.5
≥0.25
≤3.5
≤0.5
红混须
≤12
≥4.0
≥0.5
≥0.30
≤3.5
≤0.5
白中尾
≤12
≥3.5
≥0.5
≥0.25
≤3.5
≤0.5
白混须
≤12
≥4.0
≥0.5
≥0.25
≤3.5
≤0.5
白直须
≤12
≥3.5
≥0.5
≥0.25
≤3.5
≤0.5
人参粉
≤8.0
≥2.5
≥0.4
≥0.25
≤3.5
≤0.5
人参茎叶
≤15.0
≥5.5
≥0.5
≥2.25
≤3.5
≤0.5
人参花
≤15.0
≥6.0
≥0.5
≥0.30
≤3.5
≤0.5
人参果
—-
≥6.0
≥0.5
≥0.30
≤3.5
≤0.5
(3)安全要求:
①有害元素
——铅按GB/T5009.12规定执行;
——镉按GB/T5009.15规定执行;
——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汞按GB/T5009.17规定执行;
②农药残留
  第一法:内标法按GB/T15517.1标准规定执行。
第二法:外标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规定执行。
③微生物
——菌落总数按GB/T4789.2规定执行;
——大肠菌群按GB/T4789.3规定执行;
——霉菌按GB/T4789.15规定执行;
——致病菌按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1规定执行。
表3安全指标
项目
有害元素/(毫克/千克)
农药残留/(毫克、千克)
微生物
六六六
滴滴涕
五氯硝基苯
菌落总数(个/克)
大肠菌群(个/100克)
霉菌/(个/克)
致病菌
各种人参产品
≤5.0
≤0.5
≤0.2
≤0.1
各各人参精加工产品
≤5.0
≤0.5
≤0.2
≤0.1
≤10000
≤30
≤500
不得
检出
  •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包装应用防潮,无毒,无异味的材料密闭包装,净含量偏差按【1995】第43号规定执行模压红参应用抽空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集安边条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存:鲜人参应贮存于地下仓库内,相对湿70%以上,湿度5℃-10℃。加工红参的鲜人参贮存时间最多不得超过7天,加工生晒参的鲜人参不得超过10天。成品人参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防潮、无异味的库房中。保鲜参要在保鲜库房内贮存。库房内温度0℃-5℃,相对湿度50%以上,定期检查保鲜参的贮存情况。
(4)运输:运输的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运输时必须防雨、防潮、防暴晒,小心轻放,严禁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