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原产地安徽
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协会

- 产地市县: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油料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894
- 地标认证时间:2012
- 品质特点:种皮光滑,籽粒饱满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813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2年08月03日
产品介绍

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英文名Chinese milk vetch,别名翘摇、红花草、草子等,古时称柱夫、摇车、翘摇车,早在《诗经 尔雅 释草》中便有记载。其茎作菜谓之“小巢菜”、“元修菜”,种子古称“漂摇豆”。种植紫云英的历史非常悠久,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介绍;北宋苏轼曾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南宋陆游诗序中也提到紫云英在吴地稻田广泛种植(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明朝李时珍也认可紫云英的药用价值,将其收录入《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列为菜之二。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原产于南陵县境内的千年古镇弋江镇,古代属于吴地春谷县,解放后随着国家对绿肥的高度重视以及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建立,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很快推广到我国南方稻区十多个省市,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间与官方都已认定其名为“弋江籽”。
上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曾经上海《申报》、《新闻报》每天都有“南陵尖”的行情,湖南长沙有“南陵九月红——奎湖糯”信息。这里是一片历史源远流长的土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半山半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我省主要产粮县之一,紫云英生产历史也同样悠久,且因农民勤劳,紫云英种植面积占稻田面积50%以上,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公斤以上。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附:
春谷,古地名。在夏、商、周三朝属扬州之域;因吴泰伯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周武王克殷,求泰伯,封为吴地。这片区域西汉初属彰郡。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改名彰郡为丹阳郡属扬州。春谷属之,春谷之名自此有之,涵盖今繁昌、南陵、芜湖乃至铜陵县的一部分。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孙策率军渡江破刘繇,即以周瑜、黄盖、周泰、韩当、吕蒙等东吴将领相继为春谷长,陈寿《三国志》等史书中皆有记载,自是春谷便成为江南军事重镇。《齐民要术》翘摇*九三
《尔雅》曰(一):“柱夫,摇车。”郭璞注曰: “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俗呼‘翘摇车’。”
(一) 见《尔雅.释草》,文同。《太平御览》(清鲍崇城校宋刊本)卷九九八引《尔雅》亦同,但《御览》别本误作“枉矢,摇草”。郭注“ 俗呼”作“今俗呼曰”,余同。
*“翘摇”,当是豆科的紫云英。但也像豆科的苕子。
《本草纲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翘摇
【释名】摇车(《尔雅》)、野蚕豆(《纲目》)、小巢菜。
藏器曰∶翘摇,幽州人谓之翘饶。《尔雅》云∶柱夫,摇车(俗呼翘摇车)是矣。蔓生细叶,紫花可食。

时珍曰∶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以油炸之,缀以米糁,名草花,食之佳,作羹尤美。
【集解】藏器曰∶翘摇生平泽。蔓生如豆,紫花。
时珍曰∶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故薛田诗云∶剩种豌巢沃晚田。蔓似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欲花未萼之际,采而蒸食,点酒下盐,羹作馅,味如小豆藿。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气味】辛,平,无毒。
诜曰∶煮食佳,生食令人吐水。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捣汁服之,疗五种黄病,以瘥为度(藏器)。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长食不厌,甚益人(孟诜)。止热疟,活血平胃(时珍)。
【附方】新二。
活血明目∶漂摇豆为末,甘草汤服二钱,日二钱。(《卫生易简方》)。
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生态环境

1. 地形:我县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九华山余脉由青阳县伸入境内西南,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为弋江河谷平原,13520 h㎡,占总面积10.7%,河网稠密,沟渠纵横;东北属江河圩区,28940 h㎡,占总面积22.7%,湖塘密布,港汊交织;西南系低山丘陵,83910 h㎡,占总面积66.4%,山峦起伏,沟壑众多。境内大工山海拔558米,为全县最高点。
2.水文:我县水域面积9330 h㎡,占全县面积的7.4%。水系有市桥、西港、澄清、孤峰、资福诸河汇入漳河。漳河源于境内,本县流经87千米,流域面积58400 h㎡,由南向北经瀂港注入长江。青弋江自南向北蜿蜒县境东缘,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境内流经
34千米,流域面积13200 h㎡。何湾、烟墩境内有七星河、格里河
等部分较小河流向西南汇入青通河。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东塘、蒋塘、鸭湖塘等;此外,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两镇9000公顷稻田。湖泊与灌渠对于调节水量、减轻旱涝和发展水产都起着重要作用。
全县境内拥有小型水库55座,山塘11062个,电力排灌站82座,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公顷。全县旱涝保收面积达2.95万公顷。
3.土壤:我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红壤、潮土等,总面积10.12万公顷。其中,水稻土3.5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36.38%,占耕地面积91.4%。计税面积2.92万公顷,农民开垦面积0.63万公顷。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种,由山河冲积物构成,pH值在5.5-6.5之间, 45%属丘陵地貌,55%属平原圩畈区。其中:在3.55万公顷稻田中,大约有2.85万公顷砂泥田和泥骨田,占80%以上;这些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稻长势平稳,属高产稳产土壤。耕层厚度可达20cm以上,其养分含量:有机质25g/kg以上,速效磷7—9mg/kg,速效钾60—80mg/kg。
另有6900 h㎡肥力水平稍低的水稻土,土层厚度15—20cm。其养分含量:有机质18—25g/kg,速效磷5—6mg/kg,速效钾60—80mg/kg,基本实行“一稻一旱制”。
4.气候:我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气温达15.8℃。一月均温2.8℃,极端最低气温-16.7℃(1969年2月6日);七月均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3℃(2003年8月3日)。10℃以上有效积温达5121℃,无霜期平均236天;年平降水量达1404.1mm。降水分布趋势是东北多、西南少,春夏多、秋冬少。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523.7毫米,占总降水量的37.3%。春季低温阴雨,梅雨季节洪涝,盛夏伏旱,秋季低温冷害,是需要预防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5.人文历史:南陵县是传统农业县,南陵紫云英生产历史悠久,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水稻生产形成了以早稻-晚稻-紫云英为主的耕作模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紫云英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目前紫云英种植面积仍占稻田面积30%以上。1988年,南陵县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千克以上。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且米质优良,这与南陵长期大量种植紫云英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弋江籽”紫云英生育期适中,早稻栽插前紫云英翻压时正值“弋江籽”初花-盛花期,其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高,翻压后能为水稻提供大量优质营养,为土壤培肥、优质米的生产提供保障。

地域范围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含15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4.5万,其中农业人口45.05万,非农业人口9.45万。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 该品种属大叶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种,是我国紫云英优良品种之一。我地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每公顷用种量22.5—30kg。四月上、中旬盛花, 五月中旬收种,所
需积温约2650℃,全生育期235天左右。盛花期株高80cm左 右。成熟期株高120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37500kg左右;种子每公顷产量750kg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 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 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 植株(干)含氮量较高,为4.05%。
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 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g左右。
3.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程,加工过程执行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质量符合GB /T 8080—87规定的标准,仓储、保管、使用登记环节的制度管理。

生产方式

1. 产量目标
紫云英种子产量750Kg~900Kg/ h㎡,质量达到GB/T 8080-87规定的三级良种以上。
2.产量结构
基本苗150-180万株/ h㎡,平均每株分枝2个以上,每个分枝3个以上结荚花序,每个结荚花序有种子25粒以上,千粒重3.1~3.3g。
3.播种
种子质量符合GB/T 8080-87规定的二级良种以上。
3.1 田块茬口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田块,且与油菜、小麦等轮种,尽量集中连片。
3.2 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降至25℃左右时为宜,最适播期9月15~30日,江淮之间和皖南山区地区可适当提前。双晚稻田套播,于晚稻齐
穗时进行,与水稻共生期不宜短于20天、长于40天;其它茬口田块在前茬收获后,即可适时播种。
3.3 播种量
适量稀播,用种量22.5~30Kg/ h㎡。
3.4 种子处理
3.4.1 晒种擦种利用晴天,中午时将紫云英种子暴晒2~3个小时。
擦种时,种子和细砂按照2﹕1的比例拌匀后装在编织袋中搓揉5~10分钟,擦破种皮即可,加速种子对水分的吸收,提高其发芽率。
3.4.2 盐水选种
用浓度10 %左右的盐水选种,捞去漂浮水面的杂物,然后用清水冲洗3~4遍。菌核、残渣捞出后应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
3.5 播种方法
撒播,分畦定量,做到握籽少,抛得高,跨步匀,看得准,来回或纵横交叉播种,保证种子分布均匀。可用少量磷肥加土杂肥拌种撒播。
4 田间管理
4.1 浅水灌溉
播种前1~2天,灌1㎝左右的浅水,将田间充分湿润5~7天,待种子发芽后,排干田中积水。
4.2 开沟降渍
4.2.1 开沟
播种前5~7天,要先开好围沟,除围沟外,视田块大小加开“十”字形或“井”字腰沟,并使沟沟相通。然后进行晒田,使田土表面软而不烂,晒至呈现“鸡爪裂”,人立不陷脚为宜。
4.2.2 深沟
水稻收获后,将围沟、腰沟加深10cm左右,沟深达20~30cm,
打破犁底层。再开好配套沟系,每3~5m开一条畦沟,沟深15~20cm。
4.2.3 清沟
开春后,及时清沟,达到“雨停田干”的标准,确保田面无积水。
4.3 抗旱保苗
越冬前,遇干旱田面发白时,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保持田间湿润。
4.4 施肥
4.4.1 基肥播种前,施用过磷酸钙375Kg/公顷做基肥。
4.4.2 追肥
4.4.2.1 增施磷肥
未施磷肥作基肥的田块,应及早追施过磷酸钙,用量225~300Kg/ h㎡。
4.4.2.2 追施钾肥
冬前或开春后紫云英返青时,追施氯化钾75~112.5Kg/h㎡。
4.4.3紫云英始花时,及时喷施微肥,选用0.2%~0.3%硼砂溶液或0.05%钼酸铵溶液,兑水750Kg/h㎡均匀喷雾。
4.5 防冻
4.5.1 覆盖稻草
水稻收割后至霜冻前,将稻草均匀覆盖于幼苗之上,新鲜稻草用量1500~3000Kg/h㎡,均匀覆盖田面。多余稻草应全部清出田间,严禁在紫云英田间焚烧稻草。
4.5.2 撒施土杂灰
冬至前后,撒施3000~4500Kg/h㎡土杂肥或牛栏粪等覆盖物御寒,有条件的,充分利用草木灰,撒施用量750~1500Kg/h㎡,
确保安全越冬。
4.6 病虫草害防治
4.6.1 病害
主要是菌核病和白粉病等。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深埋,同时在发病处及周围,一般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溶液等杀菌剂实施封杀。
4.6.2 虫害
主要是蚜虫、蓟马、潜叶蝇等,选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一般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300克/ h㎡,兑
水600Kg/ h㎡均匀喷雾。3.4.6.3 草害
主要是看麦娘。选用高效除草剂防除,一般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用量600ml/h㎡。在看麦娘3~5叶期,兑水600Kg/h㎡均匀喷雾。
3.5 去杂
根据不同品种的典型性状,在各生育阶段对主要性状进行观察,及时拔除劣株、杂株以及异作物,并携出田外。结荚始期进行田间鉴定,确定种子纯度。
3.6 种子收贮
3.6.1 收获
当紫云英秸秆变成黄色,茎枯叶落,荚果有八成黑时即可收获,人工收获应抢在晴天的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
脱粒,在晒场上摊晒1~2天后,用脱粒机一次性脱粒。
3.6.2 贮存
以田块为单位将晒干扬净的种子于室内常温贮存即可,切忌在种子低温库中贮存。贮存种子含水率应≤10%。贮存期间保持室内干燥,注意防止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3.7 种子加工
3.7.1 工艺流程
收购→初选→比重除杂→脱蜡→淘洗→晾晒→检验→包装
3.7.2 操作程序

包装规范

1. 保证农产品地理标志正确、规范使用,维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合法权益,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物上,在地理标志广告宣传和展示展销活动中合理使用。
证书持有人对使用人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情况、产品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动态管理,向使用人提供产品、技术咨询服务。禁止使用人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买、卖、转让加贴标志,不得使用与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相似的文字、图案或其组合,造成消费者误导。标志使用人对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或者不符合农产品品质安全标准要求,标志持有人有权进行追究,停止使用,终止协议。标志使用人要按要求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记录,接受持证人及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的监督与检查。

产品百科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陵紫云英,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植株(干)含氮量较高,为4.05%。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克左右。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产地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品质特点
种皮光滑,籽粒饱满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813号
批准时间
2012年08月03日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产品特点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属大叶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种,是南陵县紫云英优良品种之一。南陵县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每公顷用种量22.5-30千克。四月上、中旬盛花,五月中旬收种,所需积温约2650℃,全生育期235天左右。盛花期株高80厘米左右。成熟期株高120厘米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37500千克左右;种子每公顷产量750千克左右。
南陵紫云英,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植株(干)含氮量较高,为4.05%。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克左右。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产地环境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地形

南陵县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九华山余脉由青阳县伸入境内西南,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为弋江河谷平原,13520平方公顷,占总面积10.7%,河网稠密,沟渠纵横;东北属江河圩区,28940平方公顷,占总面积22.7%,湖塘密布,港汊交织;西南系低山丘陵,83910平方公顷,占总面积66.4%,山峦起伏,沟壑众多。境内大工山海拔558米,为全县最高点。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水文

南陵县水域面积9330平方公顷,占全县面积的7.4%。水系有市桥、西港、澄清、孤峰、资福诸河汇入漳河。漳河源于境内,本县流经87千米,流域面积58400平方公顷,由南向北经瀂港注入长江。青弋江自南向北蜿蜒县境东缘,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境内流经34千米,流域面积13200平方公顷。何湾、烟墩境内有七星河、格里河等部分较小河流向西南汇入青通河。较大湖泊有奎湖、池湖、白塘湖、浦西湖、东塘、蒋塘、鸭湖塘等;此外,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柏山渠,自流灌溉着弋江、籍山两镇9000公顷稻田。湖泊与灌渠对于调节水量、减轻旱涝和发展水产都起着重要作用。
南陵县境内拥有小型水库55座,山塘11062个,电力排灌站82座,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公顷。全县旱涝保收面积达2.95万公顷。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土壤

南陵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红壤、潮土等,总面积10.12万公顷。其中,水稻土3.5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36.38%,占耕地面积91.4%。计税面积2.92万公顷,农民开垦面积0.63万公顷。主要是砂泥田和泥骨田土种,由山河冲积物构成,pH值在5.5-6.5之间,45%属丘陵地貌,55%属平原圩畈区。其中:在3.55万公顷稻田中,大约有2.85万公顷砂泥田和泥骨田,占80%以上;这些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稻长势平稳,属高产稳产土壤。耕层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其养分含量:有机质25克/千克以上,速效磷7-9毫克/千克,速效钾60-80毫克/千克。
南陵县有6900平方公顷肥力水平稍低的水稻土,土层厚度15-20厘米。其养分含量:有机质18-25克/千克,速效磷5-6毫克/千克,速效钾60-80毫克/千克,基本实行“一稻一旱制”。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气候

南陵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气温达15.8℃。一月均温2.8℃,极端最低气温-16.7℃(1969年2月6日);七月均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3℃(2003年8月3日)。10℃以上有效积温达5121℃,无霜期平均236天;年平降水量达1404.1毫米。降水分布趋势是东北多、西南少,春夏多、秋冬少。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523.7毫米,占总降水量的37.3%。春季低温阴雨,梅雨季节洪涝,盛夏伏旱,秋季低温冷害,是需要预防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历史渊源

南陵县是传统农业县,南陵紫云英生产历史悠久,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对促进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且米质优良,这与南陵长期大量种植紫云英相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南陵县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弋江籽”紫云英生育期适中,早稻栽插前紫云英翻压时正值“弋江籽”初花-盛花期,其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高,翻压后能为水稻提供大量优质营养,为土壤培肥、优质米的生产提供保障。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紫云英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
1988年,南陵县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千克以上。
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生产情况

2013年,南陵县紫云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紫云英鲜草亩产一般在2000公斤以上,种子产量50公斤左右。弋江籽”种子除销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等中国内地市场外,并向外出口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地理标志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地域保护范围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南陵县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含15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产量目标
紫云英种子产量750千克-900千克/平方公顷,质量达到GB/T 8080-87规定的三级良种以上。
产量结构
基本苗150-180万株/平方公顷,平均每株分枝2个以上,每个分枝3个以上结荚花序,每个结荚花序有种子25粒以上,千粒重3.1-3.3克。
播种
(1)种子质量符合GB/T 8080-87规定的二级良种以上。
(2)田块茬口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田块,且与油菜、小麦等轮种,尽量集中连片。
(3)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降至25℃左右时为宜,最适播期9月15-30日,江淮之间和皖南山区地区可适当提前。双晚稻田套播,于晚稻齐
穗时进行,与水稻共生期不宜短于20天、长于40天;其它茬口田块在前茬收获后,即可适时播种。
(4)播种量
适量稀播,用种量22.5-30千克/平方公顷。
(5)种子处理
(6)晒种擦种
利用晴天,中午时将紫云英种子暴晒2-3个小时。
擦种时,种子和细砂按照2﹕1的比例拌匀后装在编织袋中搓揉5-10分钟,擦破种皮即可,加速种子对水分的吸收,提高其发芽率。
(7)盐水选种
用浓度10%左右的盐水选种,捞去漂浮水面的杂物,然后用清水冲洗3-4遍。菌核、残渣捞出后应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
(8)播种方法
撒播,分畦定量,做到握籽少,抛得高,跨步匀,看得准,来回或纵横交叉播种,保证种子分布均匀。可用少量磷肥加土杂肥拌种撒播。
田间管理
(1)浅水灌溉
播种前1-2天,灌1厘米左右的浅水,将田间充分湿润5-7天,待种子发芽后,排干田中积水。
(2)开沟降渍
开沟
播种前5-7天,要先开好围沟,除围沟外,视田块大小加开“十”字形或“井”字腰沟,并使沟沟相通。然后进行晒田,使田土表面软而不烂,晒至呈现“鸡爪裂”,人立不陷脚为宜。
深沟
水稻收获后,将围沟、腰沟加深10厘米左右,沟深达20-30厘米,
打破犁底层。再开好配套沟系,每3-5米开一条畦沟,沟深15-20厘米。
清沟
开春后,及时清沟,达到“雨停田干”的标准,确保田面无积水。
(3)抗旱保苗
越冬前,遇干旱田面发白时,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保持田间湿润。
施肥
()基肥
播种前,施用过磷酸钙375千克/公顷做基肥。
()追肥
增施磷肥
未施磷肥作基肥的田块,应及早追施过磷酸钙,用量225-300千克/平方公顷。
追施钾肥
冬前或开春后紫云英返青时,追施氯化钾75-112.5千克/平方公顷。
根外喷肥
紫云英始花时,及时喷施微肥,选用0.2%-0.3%硼砂溶液或0.05%钼酸铵溶液,兑水750千克/平方公顷均匀喷雾。
防冻
(1)覆盖稻草
水稻收割后至霜冻前,将稻草均匀覆盖于幼苗之上,新鲜稻草用量1500-3000千克/平方公顷,均匀覆盖田面。多余稻草应全部清出田间,严禁在紫云英田间焚烧稻草。
(2)撒施土杂灰
冬至前后,撒施3000-4500千克/平方公顷土杂肥或牛栏粪等覆盖物御寒,有条件的,充分利用草木灰,撒施用量750-1500千克/平方公顷,确保安全越冬。
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
主要是菌核病和白粉病等。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深埋,同时在发病处及周围,一般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溶液等杀菌剂实施封杀。
(2)虫害
主要是蚜虫、蓟马、潜叶蝇等,选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一般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300克/平方公顷,兑水600千克/平方公顷均匀喷雾。
(3)草害
主要是看麦娘。选用高效除草剂防除,一般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用量600毫升/平方公顷。在看麦娘3-5叶期,兑水600千克/平方公顷均匀喷雾。
(4)去杂
根据不同品种的典型性状,在各生育阶段对主要性状进行观察,及时拔除劣株、杂株以及异作物,并携出田外。结荚始期进行田间鉴定,确定种子纯度。
种子收贮
(1)收获
当紫云英秸秆变成黄色,茎枯叶落,荚果有八成黑时即可收获,人工收获应抢在晴天的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
脱粒,在晒场上摊晒1-2天后,用脱粒机一次性脱粒。
(2)贮存
以田块为单位将晒干扬净的种子于室内常温贮存即可,切忌在种子低温库中贮存。贮存种子含水率应≤10%。贮存期间保持室内干燥,注意防止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种子加工
工艺流程
收购→初选→比重除杂→脱蜡→淘洗→晾晒→检验→包装
操作程序
收购
凭田检合格证收购经检验合格的种子
初选
风筛筛选;上筛长孔1.5毫米*20毫米,下筛圆孔直径1.7毫米,通过风筛选2.7毫米,除去与种子面积大小不同的浮杂及未成熟种子。
比重除杂
通过比重清选机和谷糙分离机的精选,除去与种子比重不同杂物,砂子等杂质。通过排石机除去与种子大小相同的石子成份。
脱蜡
通过碾磨机将与种子大小相同的泥团碾碎风筛尽,同时打破种皮表面的蜡质层,以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透气,使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
淘洗/包衣
将经过碾磨的种子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消毒杀菌并进一步除去上浮微量瘪籽、杂物后。立即在清水中洗净。
将碾磨的种子进入包衣机用20%福美双水剂按1:200的比率进行包衣处理。(有特殊要求的另行处理)
晾晒
洗净的种子快速捞出,及时进入有隔离布垫层的晒场,每40分种翻动一次,并确保在当日内晾晒干达到规定的水分。
将包衣过的种子放置通风处晾开(也可放置风扇吹晾),约每三小时翻动一次,直致水分达标为止。
检验包装
将经过上述几个流程的种子取样后对其检验。符合规定标准后种子进行标准计量包装。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程,加工过程执行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质量符合GB/T 8080-87规定的标准,仓储、保管、使用登记环节的制度管理。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专用标志使用

保证农产品地理标志正确、规范使用,维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合法权益,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物上,在地理标志广告宣传和展示展销活动中合理使用。
证书持有人对使用人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情况、产品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动态管理,向使用人提供产品、技术咨询服务。禁止使用人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买、卖、转让加贴标志,不得使用与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相似的文字、图案或其组合,造成消费者误导。标志使用人对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或者不符合农产品品质安全标准要求,标志持有人有权进行追究,停止使用,终止协议。标志使用人要按要求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记录,接受持证人及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的监督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