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峪小米

原产地山西
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

- 产地市县: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514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12月24日
产品介绍

河峪小米产于榆社县丘陵山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土质为深褐色黏性土壤,无霜期150天以上,大于零积温3703℃,年日照时数大于2600小时,这些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所生产的谷子具有颗粒饱满、品质好的特点,形成了河峪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的独特品质。相传五胡十六国时原赵皇帝石勒(榆社人),相传他野外游猎,至榆社悟云山(今榆社县河峪乡四县垴),人困马乏,当地百姓为皇帝煮粥解暑,他见米粒金黄,味道浓香可口,品尝之后,顿感脑清神爽,欣然赐诗一首:《食乡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饮易熟;色黄味甘壮士气,梁月乡箕胜麦菽。”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榆社属典型的土石丘陵山区,西北高,东南低,四面环山,海拨在1000-2000米之间,基本地形地貌分石山、土石山、和丘陵阶地三类。土壤类型有褐土、草甸土两个土类,以褐性土面积最大,褐土239.8万亩,占94%,多分布丘陵山区。其土壤PH值为7.1-8.3,呈弱碱性,土壤深厚,有机质、微量元素养分较高,非常适宜优质谷子的生长。
2. 水文情况:本县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1.4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7800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地表水资源6700万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6700万立方米,全县径流总量1.72亿立方米。
3. 气候情况:榆社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8.8℃,季度温差、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05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254.74千卡/平方厘米,≥0℃有效积温3703℃,≥10℃有效积温3160℃,无霜期130--178天。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92毫米。
4. 人文历史情况:河峪小米,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榆社作为“华夏文明之巢”,早在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4000—5000年前,这里就是炎帝八世榆圈建立的古榆州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榆州境内已有谷子种植。商朝时,榆社是商纣王叔父太师其子的城邑,名箕城。据县志记载,主食就有小米。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始皇榆社县。五胡十六国时原赵皇帝石勒(榆社人),相传他野外游猎,至榆社悟云山(今榆社县河峪乡四县垴),人困马乏,当地百姓为皇帝煮粥解暑,他见米粒金黄,味道浓香可口,品尝之后,顿感脑清神爽,欣然赐诗一首:《食乡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饮易熟;色黄味甘壮士气,梁月乡箕胜麦菽。”由此可见,河峪小米已久负盛名。明清时,河峪小米和沁县“沁州黄”均为进献皇宫贡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河峪小米形成规模化生产,年种植谷子2万亩,年总产量5000吨,年产值2500万元。河峪小米远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产品享誉国内外。河峪小米生产区域被省列入东西两山谷子优势区域,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山西省首届农产品“最畅销产品”奖、“山西特色农产品”奖、“全国农产品行业重质量十大知名品牌”奖、“山西名牌农产品”奖。通过QS、无公害认证。

地域范围

榆社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榆次接壤,西与太谷、祁县相依,南与武乡毗邻,是海河支流漳河的发源地。河峪小米产地范围为:榆社县河峪乡、云竹镇、兰峪乡、讲堂乡以及郝北镇、箕城镇的部分村,辖3镇3乡142村,东到讲堂乡柳泉村,南至郝北镇吴家庄村,西至河峪乡南山村,北到河峪乡西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0″~112°57′00″,北纬36°51′00″~37°24′00″。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河峪小米,其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发亮,蒸煮皆宜,米饭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粘糊性强,其味道纯正,口味悠长。
2. 内在品质指标:晋谷21号单杆,主茎高145-160cm,棍棒型,中度偏紧,刺毛中长,穗长22-24cm,千粒重3.0-3.6g,出米率78%,该品种抗旱性强,秆强抗倒,可粮草兼用,易栽培,营养品质甚佳,适口性好,色香味俱全。河峪小米营养丰富,共18种氨基酸总量11.77g/100g,蛋白质11.9g/100g,脂肪3.55g/100g,维生素C10.5mg/100g,维生素E22.01mg/kg,磷0.148/100g,钾2.40×103mg/kg,钠9.98mg/kg,镁1.03×103mg/kg,钙181mg/kg,能量1607kj/100g,碳水化合物74.9g/100g,总膳食纤维8.24g/100g,铁51mg/kg,锌38.7mg/kg,铜7.24mg/kg,锰12.2mg/kg,碘6.04mg/kg,其与普通小米相比有较大差距。
3. 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及《榆社县无公害谷子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140721/T002-2005)。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谷子耐瘠薄、耐干旱, 适应性广,对地块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保护范围内,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茬地块。
2. 品种选择:品种以晋谷21为主。种子质量:发芽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率不高于14%。播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摊放在席上2--3厘米厚度,翻晒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出漂在水面上秕谷和杂草,将种子用清水洗2--3遍,晾干或播前用40%敌克松或25%瑞毒霉分别按种子重量的0.5%、0.1%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
3. 生产过程管理: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生产技术技术操作规程。3.1种子处理3.1.1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把种子摊放在席上,厚2-3cm,翻晒2-3天。3.1.2精选种子。用清水选漂洗一次,漂去秕籽和杂质,再用20%的泥水或10%-15%的盐水进行漂洗,将成熟度差的和不饱满的种子漂去,然后再用清水洗却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盐分或泥浆,晾干备播。3.1.3药挤拌种。用种子量0.2%-0.5%的50%辛硫磷乳剂拌种,兑水量为种子重量的15%。拌后闷种4小时,然后摊开晾干备播,防治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3%-0.5%的甲霜灵或立克秀拌种,可防治谷子白发病;用种子量0.3%-0.5%的拌种双或多菌灵拌种,可防治黑穗病。3.2整地施肥。秋深耕,翻深20-25cm。冬季土壤上冻后镇压1-2次,春季土壤开始化冻时,及时顶凌耙地,即谷田整地要做好中耕蓄墒、镇压提墒、耙耱保墒等,就能达到春谷保苗的作用。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左右,结合秋耕一次施入。
4. 产品收获:当谷壳变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成熟“断青”就要及时收获、晾晒、脱粒、贮藏。
5. 生产记录要求:农户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施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施用量等以及合作社详细做好收购、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的记录并收集整理,为河峪小米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包装规范

1. 包装:河峪小米产品由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精选榆社境内生产的优质谷子加工而成,产品包装以透明塑料、礼品盒为主。
2.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河峪小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产品百科
河峪小米,山西省榆社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河峪小米产于榆社县丘陵山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土质为深褐色黏性土壤,无霜期150天以上,大于零积温3703℃,年日照时数大于2600小时,这些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所生产的谷子具有颗粒饱满、品质好的特点,形成了河峪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的独特品质。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河峪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河峪小米
产地名称
山西省榆社县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24日

河峪小米产品特点

河峪小米生物学特征

河峪小米主栽品种为晋谷21号单杆,其主茎高145—160厘米,棍棒型,中度偏紧,刺毛中长,穗长22—24厘米,千粒重3.0—3.6克,出米率78%,该品种抗旱性强,秆强抗倒,可粮草兼用,易栽培,营养品质甚佳,适口性好,色香味俱全。
河峪小米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外在感官

河峪小米,其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发亮,蒸煮皆宜,米饭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粘糊性强,其味道纯正,口味悠长。

河峪小米内在品质

河峪小米营养丰富,共18种氨基酸总量11.77克/100克,蛋白质11.9克/100克,脂肪3.55克/100克,维生素C10.5毫克/100克,维生素E22.01毫克/千克,磷0.148/100克,钾2.40×103毫克/千克,钠9.98毫克/千克,镁1.03×103毫克/千克,钙181毫克/千克,能量1607千焦/100克,碳水化合物74.9克/100克,总膳食纤维8.24克/100克,铁51毫克/千克,锌38.7毫克/千克,铜7.24毫克/千克,锰12.2毫克/千克,碘6.04毫克/千克,其与普通小米相比有较大差距。

河峪小米产地环境

河峪小米土壤地貌

山西省榆社县属典型的土石丘陵山区,西北高,东南低,四面环山,海拨在1000—2000米之间,基本地形地貌分石山、土石山、和丘陵阶地三类。土壤类型有褐土、草甸土两个土类,以褐性土面积最大,褐土239.8万亩,占94%,多分布丘陵山区。其土壤pH值为7.1—8.3,呈弱碱性,土壤深厚,有机质、微量元素养分较高,非常适宜优质谷子的生长。

河峪小米水文情况

榆社县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1.4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7800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地表水资源6700万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6700万立方米,全县径流总量1.72亿立方米。

河峪小米气候情况

榆社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8.8℃,季度温差、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05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254.74千卡/平方厘米,≥0℃有效积温3703℃,≥10℃有效积温3160℃,无霜期130——178天。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92毫米。
河峪小米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历史渊源

河峪小米历史悠久。榆社地区早在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4000—5000年前,这里就是炎帝八世榆圈建立的古榆州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榆州境内已有谷子种植。
商朝时,榆社是商纣王叔父太师其子的城邑,名箕城。据县志记载,主食就有小米。
十六国时原赵皇帝石勒(榆社人),相传他野外游猎,至榆社悟云山(今榆社县河峪乡四县垴),人困马乏,当地百姓为皇帝煮粥解暑,他见米粒金黄,味道浓香可口,品尝之后,顿感脑清神爽,欣然赐诗一首:《食乡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饮易熟;色黄味甘壮士气,梁月乡箕胜麦菽。”由此可见,河峪小米已久负盛名。
明清时,河峪小米和沁县“沁州黄”均为进献皇宫贡米。
1978年,改革开放后,河峪小米形成规模化生产。
2004年,榆社县成立榆社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有5名社员、3万元资金。
2014年,榆社县新开发的五色小米成功上市,填补了市场的一项空白。
2017年9月18日,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河峪小米”主题推介活动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展览大厅举行。

河峪小米生产情况

2010年,榆社县种植谷子2万亩,年总产量5000吨,年产值2500万元。
2014年底,榆社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有301名社员、300万元资金,总资产800万余元、职工50余人,带动农户3900多户。合作社年生产、销售以小米为主的各种小杂粮180万千克左右,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实现利税156万余元。

河峪小米产品荣誉

河峪小米生产区域被省列入东西两山谷子优势区域,先后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山西省首届农产品“最畅销产品”奖、“山西特色农产品”奖、“全国农产品行业重质量十大知名品牌”奖、“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名牌农产品”、“山西特色农产品”奖,并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通过QS、无公害认证。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河峪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9月18日,在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河峪小米”凭借富锌优势闯入山西省首推的20家功能农产品品牌当中。
2017年10月16日,河峪小米入选由山西省粮食局组织开展的“2017年度第一批山西好粮油”产品。
2017年12月,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河峪小米”亦被收入该名录当中。
河峪小米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地理标志

河峪小米地域保护范围

榆社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榆次接壤,西与太谷、祁县相依,南与武乡毗邻,是海河支流漳河的发源地。河峪小米产地范围为:榆社县河峪乡、云竹镇、兰峪乡、讲堂乡以及郝北镇、箕城镇的部分村,辖3镇3乡142村,东到讲堂乡柳泉村,南至郝北镇吴家庄村,西至河峪乡南山村,北到河峪乡西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0″—112°57′00″,北纬36°51′00″—37°24′00″。

河峪小米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谷子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广,对地块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保护范围内,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茬地块。
(2)品种选择:品种以晋谷21为主。种子质量:发芽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率不高于14%。播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摊放在席上2——3厘米厚度,翻晒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出漂在水面上秕谷和杂草,将种子用清水洗2——3遍,晾干或播前用40%敌克松或25%瑞毒霉分别按种子重量的0.5%、0.1%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生产技术技术操作规程。
(一)种子处理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3张)
①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把种子摊放在席上,厚2—3厘米,翻晒2—3天。
②精选种子。用清水选漂洗一次,漂去秕籽和杂质,再用20%的泥水或10%—15%的盐水进行漂洗,将成熟度差的和不饱满的种子漂去,然后再用清水洗却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盐分或泥浆,晾干备播。
③药挤拌种。用种子量0.2%—0.5%的50%辛硫磷乳剂拌种,兑水量为种子重量的15%。拌后闷种4小时,然后摊开晾干备播,防治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3%—0.5%的甲霜灵或立克秀拌种,可防治谷子白发病;用种子量0.3%—0.5%的拌种双或多菌灵拌种,可防治黑穗病。
(二)整地施肥。秋深耕,翻深20—25厘米。冬季土壤上冻后镇压1—2次,春季土壤开始化冻时,及时顶凌耙地,即谷田整地要做好中耕蓄墒、镇压提墒、耙耱保墒等,就能达到春谷保苗的作用。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左右,结合秋耕一次施入。
(4)产品收获:当谷壳变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成熟“断青”就要及时收获、晾晒、脱粒、贮藏。
(5)生产记录要求:农户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施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施用量等以及合作社详细做好收购、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的记录并收集整理,为河峪小米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河峪小米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河峪小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