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生姜

原产地四川
乐山市五通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产地市县: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蔬菜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564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分支多,皮薄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179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11月18日
产品介绍

西坝生姜在历史上是久负盛名的贡姜。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也没有因改朝换代而间断过,有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仙女姜”。然而,朋友们想过没有,以鲜、嫩、香、脆为特色的“西坝仙女姜” 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运往京城,而又能保持其特色的呢?据测算,从西坝到京城用马车运姜,多则两月,少则一月有余;如水陆并用也在20天以上,这还不包括在路上的意外,嘉州府为了上运贡品,官吏和百姓们在上面动了不少脑筋。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精彩地道明了当时上贡生姜的图景。农历的五月时节,在西坝老木孔、棋盘山等地,被官府指定的地块里,农民就开始艰辛地劳作。他们把生姜起出,连苗带姜带泥一并放在一个大竹筐里,四人一抬装到船上,在上面盖上草以遮挡阳光。一般情况下,要装3—4船,然后起航开运。沿岷江而下,经长江到达京城。据说船里生姜的重量还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生姜仍在原来的土壤中自然生长,运输途中船工用江水浇之,所以下行至京城仍能保证生姜的“鲜、嫩、香、脆”。来年,姜农会在这些地方的农田上重新覆上熟土,一般选森林中的腐质土为佳,来年再种(一方面保证了生姜所需的有机肥量,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水土环境,生产出来的自然是我们现在说的有机食品了)。这样的换土轮作的操作规范,在客观上避免了姜瘟的出现和蔓延,生姜的品质也有了保证。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方舆志篇蔬之属就注明物产姜(薑),表明生姜种植在乐山市历史悠久。1992年5月14日,《乐山市志》和《五通桥区志》正式明确冠以西坝生姜之名,属于乐山特产。

生态环境

西坝生姜产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形北高南低,依次形成山、丘、坝三种地貌,海拔330-735米,平均海拔533米。产区土壤以灰棕紫泥土为主,pH值6.0-8.0,矿物质养分丰富,土质疏松,灌溉水源稳定,自然肥力高,非常适合姜类种植。西坝生姜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热、秋短、冬暖的特点。产区年均气温17.3℃,年日照1119.7小时,年降雨量1390.6毫米,无霜期达334.5天,气温冬无严寒少霜雪,夏季少酷热。独物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西坝生姜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

地域范围

西坝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五通桥区西坝镇、冠英镇、石麟镇、蔡金镇、新云乡、金山镇、辉山镇、桥沟镇、金粟镇、竹根镇、杨柳镇、牛华镇等共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东与井研县接壤、南与犍为县相连、西与沙湾区交界、北与市中区毗邻。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6万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品质特征: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cm以上,鲜重0.5kg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 内在品质指标:西坝生姜粗纤维≤0.9%,维生素C≥1.8mg/100g。
3. 安全要求:西坝生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不受工业污染,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生产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西坝生姜生产技术规程》(DB510300/T7-2004)标准。
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本地优良品种竹根姜。种姜要充分老熟,颜色鲜黄,光泽好,组织致密,芽口多而完整,无伤痕,无潮解,无发汗现象。
3. 生产过程管理:西坝生姜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西坝生姜生产技术规程》(DB510300/T7-2004)执行。其栽培关键技术为:
①种子处理
A.晒姜和困姜:在适期播种前15-20天,取出姜种,晾晒1-2天后(晒姜),收进室内堆放2-3天(困姜),如此交替2-3次。
B.药剂处理:用托布津(1:1000)液均匀喷撒于姜种上面,消除种块病菌。或用石灰、硫酸铜、水按1:1:120-150配成的波尔多液浸种10-20分钟,或者用草木灰浸种20-30分钟。
C.催芽:一是一般催芽法,选择背风向阳平坦的地方,在地面铺稻草3-6㎝,上铺种姜30-50㎝,上盖苔藓或青草20-25㎝,四周用青草压实。利用青草发熟加温,保持20-30℃。20-30天姜芽长约1㎝,并发生初生根时栽培。二是加热催芽法,选择地势较高,砌成长不超过5㎝、宽2㎝的浇灶催芽棚,布单烟道或者双烟道贯穿整个催芽棚,单灶或者双灶加热。烟道上平铺30㎝土,再在其上铺坑。炕灶建好后,先烧灶5小时,待灶体水分较干后,先在灶上铺一层稻草3-6㎝,然后均匀铺上姜种60㎝,四周用稻草覆盖。第一个星期内烧灶温度控制在20°C左右(不能超过30°C),25天左右停火炼芽,一个星期后定植于大田。
②栽植
A.整地施基肥:姜生长期长,需肥量较大,一般以土杂肥为主,用量每亩5000kg,同时施用过磷酸钙50kg、油枯50-100kg、硫酸钾20kg作基肥。最好在基肥中加入1kg硼砂、2kg硫辛酸,用辛硫磷(1:200)杀灭地下害虫。
B.定植:气温稳定在15°C以上时即可定植,自然条件下一般3月下旬-4月上中旬定植,设施保护地条件下可提早到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前1-2小时浇透底水,使土壤充分吸水。定植方法主要包括窝子姜、平厢姜、埂子姜三种,播种方法有平播法和竖播法。种姜播完后,用工具把垄上部湿土扒下,盖住姜种,然后耧平,覆细土4-5cm,过后过薄都不利于姜种生长。
③田间管理
A.遮阴:姜不耐强光,可搭架遮阴,苗高13-16㎝时,在畦面搭高1-1.2cm高的荫棚(自然栽培情况下)。
B.中耕除草:姜根系浅,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耕次数不宜多,只在出苗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以松土保湿。一般定植后3-4天,每亩用除草剂0.05-0.06kg与细土充分混匀,均匀撒在姜沟四周,其后隔30-40天用同样的方法,共3次可基本控制姜田杂草。
C.施肥、灌水:一般苗高13-16cm施一次提苗肥,亩施尿素4kg、硫酸锌10kg。苗有1-2个分枝时,施壮苗肥,每亩施复合肥15kg。进入旺盛期,每亩重施复合肥25-30kg。苗期需水量不大,以浇小水为宜,浇锄结合,炎夏干旱蒸发量大,应浇水降温。在清晨与傍晚土温降低后沟灌,水不漫及畦面,灌后即放。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姜块腐烂。
D.培土:从幼苗开始分次培土,植株高40-50cm时培土,一般3-4次。埂子姜利用硬泥培土,以后姜埂变为姜沟,原来的栽植沟变埂。
E.病虫防治:
(a)姜腐烂病。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b)炭疽病。防治方法:避免姜地连作,注意田间卫生,收货时彻底收集病残柱并烧毁,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c)姜螟。防治方法:清洁田间,把收货后遗留在田间病虫柱的断株枯叶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剥除虫叶叶鞘,在不影响生姜生长的情况下,把附有害虫的姜叶,将地上茎剥除掉。
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自然条件下栽培的,一般白露前后开始采收,设施条件下栽培可在5月底-6月初采收。生姜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无污染,运输中要注意防冻、防晒、防雨淋和通风换气。产后按销售要求进行商品化处理,分级、统一包装等。须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不允许有害物质对产品污染。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按品种、规格分别贮藏,防日晒、雨淋、冻害、病虫害危害、机械损伤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利用井窖贮藏生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13℃,空气相对湿度为90%。
5. 生产记录要求:西坝生姜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无公害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技术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况,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坝生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坝生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产品百科
西坝生姜,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厘米以上,鲜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西坝生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西坝生姜
产地名称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
品质特点
分支多,皮薄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2179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西坝生姜产品特点

西坝生姜品质特性

西坝生姜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厘米以上,鲜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西坝生姜营养价值

西坝生姜粗纤维≤0.9%,维生素C≥1.8毫克/100克。

西坝生姜产地环境

西坝生姜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产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形北高南低,依次形成山、丘、坝三种地貌,海拔330—735米,平均海拔533米。产区土壤以灰棕紫泥土为主,pH值6.0—8.0,矿物质养分丰富,土质疏松,灌溉水源稳定,自然肥力高,适合姜类种植。
西坝生姜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热、秋短、冬暖的特点。产区年均气温17.3℃,年日照1119.7小时,年降雨量1390.6毫米,无霜期达334.5天,气温冬无严寒少霜雪,夏季少酷热。

西坝生姜历史渊源

西坝生姜西坝生姜
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
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方舆志篇蔬之属就注明物产姜(姜),表明生姜种植在乐山市历史悠久。
1992年5月14日,《乐山市志》和《五通桥区志》正式明确冠以西坝生姜之名,属于乐山特产。

西坝生姜生产情况

2014年,西坝生姜保护面积3万亩,产量6万吨。
西坝生姜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西坝生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西坝生姜地理标志

西坝生姜地域保护范围

西坝生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五通桥区西坝镇冠英镇石麟镇蔡金镇、新云乡、金山镇、辉山镇、桥沟镇、金粟镇竹根镇杨柳镇牛华镇共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

西坝生姜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西坝生姜西坝生姜
(1)产地选择: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不受工业污染,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生产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西坝生姜生产技术规程》(DB510300/T7-2004)标准。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本地优良品种竹根姜。种姜要充分老熟,颜色鲜黄,光泽好,组织致密,芽口多而完整,无伤痕,无潮解,无发汗现象。
(3)生产过程管理:西坝生姜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西坝生姜生产技术规程》(DB510300/T7-2004)执行。其栽培关键技术为:
①种子处理
A.晒姜和困姜:在适期播种前15—20天,取出姜种,晾晒1—2天后(晒姜),收进室内堆放2—3天(困姜),如此交替2—3次。
B.药剂处理:用托布津(1:1000)液均匀喷撒于姜种上面,消除种块病菌。或用石灰、硫酸铜、水按1:1:120—150配成的波尔多液浸种10—20分钟,或者用草木灰浸种20—30分钟。
C.催芽:一是一般催芽法,选择背风向阳平坦的地方,在地面铺稻草3—6厘米,上铺种姜30—50厘米,上盖苔藓或青草20—25厘米,四周用青草压实。利用青草发熟加温,保持20—30℃。20—30天姜芽长约1厘米,并发生初生根时栽培。二是加热催芽法,选择地势较高,砌成长不超过5厘米、宽2厘米的浇灶催芽棚,布单烟道或者双烟道贯穿整个催芽棚,单灶或者双灶加热。烟道上平铺30厘米土,再在其上铺坑。炕灶建好后,先烧灶5小时,待灶体水分较干后,先在灶上铺一层稻草3—6厘米,然后均匀铺上姜种60厘米,四周用稻草覆盖。第一个星期内烧灶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能超过30℃),25天左右停火炼芽,一个星期后定植于大田。
②栽植
A.整地施基肥:姜生长期长,需肥量较大,一般以土杂肥为主,用量每亩5000千克,同时施用过磷酸钙50千克、油枯50—10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作基肥。最好在基肥中加入1千克硼砂、2千克硫辛酸,用辛硫磷(1:200)杀灭地下害虫。
B.定植: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定植,自然条件下一般3月下旬—4月上中旬定植,设施保护地条件下可提早到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前1—2小时浇透底水,使土壤充分吸水。定植方法主要包括窝子姜、平厢姜、埂子姜三种,播种方法有平播法和竖播法。种姜播完后,用工具把垄上部湿土扒下,盖住姜种,然后耧平,覆细土4—5厘米,过后过薄都不利于姜种生长。
③田间管理
A.遮阴:姜不耐强光,可搭架遮阴,苗高13—16厘米时,在畦面搭高1—1.2厘米高的荫棚(自然栽培情况下)。
B.中耕除草:姜根系浅,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耕次数不宜多,只在出苗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以松土保湿。一般定植后3—4天,每亩用除草剂0.05—0.06千克与细土充分混匀,均匀撒在姜沟四周,其后隔30—40天用同样的方法,共3次可基本控制姜田杂草。
C.施肥、灌水:一般苗高13—16厘米施一次提苗肥,亩施尿素4千克、硫酸锌10千克。苗有1—2个分枝时,施壮苗肥,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进入旺盛期,每亩重施复合肥25—30千克。苗期需水量不大,以浇小水为宜,浇锄结合,炎夏干旱蒸发量大,应浇水降温。在清晨与傍晚土温降低后沟灌,水不漫及畦面,灌后即放。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姜块腐烂。
D.培土:从幼苗开始分次培土,植株高40—50厘米时培土,一般3—4次。埂子姜利用硬泥培土,以后姜埂变为姜沟,原来的栽植沟变埂。
E.病虫防治:
(a)姜腐烂病。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b)炭疽病。防治方法:避免姜地连作,注意田间卫生,收货时彻底收集病残柱并烧毁,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c)姜螟。防治方法:清洁田间,把收货后遗留在田间病虫柱的断株枯叶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剥除虫叶叶鞘,在不影响生姜生长的情况下,把附有害虫的姜叶,将地上茎剥除掉。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自然条件下栽培的,一般白露前后开始采收,设施条件下栽培可在5月底—6月初采收。生姜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无污染,运输中要注意防冻、防晒、防雨淋和通风换气。产后按销售要求进行商品化处理,分级、统一包装等。须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不允许有害物质对产品污染。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按品种、规格分别贮藏,防日晒、雨淋、冻害、病虫害危害、机械损伤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利用井窖贮藏生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13℃,空气相对湿度为90%。
(5)生产记录要求:西坝生姜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无公害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技术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况,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西坝生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西坝生姜专用标志使用

该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坝生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坝生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