槜李,是江南吴越文化的象征,更是见证嘉兴历史的活化石,“嘉兴”地名是先有“槜李”后有“嘉兴”。当时的嘉兴因广栽槜李,就以槜李作为地名。《嘉禾百咏》中也记有:“槜李城在郡城西南四十五里,春秋时於越败吴于槜李,因地产佳李,故名。”关于秀洲槜李还有个 “一篮槜李救西施”故事,相传西施为救越国前往吴国,一路舟车劳顿,便得了重病,沿途百姓纷纷拿出自家好吃的东西,西施看见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槜李,拿过一枚在手上把玩,然后用手指轻轻掐了一下,没想到鲜香浓稠的汁水顿时涌溢,不由让她口舌生津、胃口大开,一下子吃下了一小篮的槜李,身体也奇迹般地痊愈了。为此,清代词人朱彝尊还专门作了《槜李赋》,并留下了“听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的佳句。
近年来,槜李产业得到了市、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嘉兴市槜李研究会,编制了秀洲区槜李产业发展建设规划,出台了槜李扶持政策,同时还与省农业厅一起开展了槜李的抢救与开发研究项目。槜李产业逐渐壮大,成为了当地农户的致富果。
独特自然生态环境:1. 气候情况:嘉兴市秀洲区地处亚热带南缘,东临东海,是东亚季风盛行区,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严寒酷暑时间很短,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6.9℃,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有6个月(5—10月),无霜期235天,年平均日照2017.9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雨日137天,一年中有三个相对多雨期,即春雨、梅雨、秋雨。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配合良好,具有“雨热同步”和“光温互补”的显著特点,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又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物质循环,是槜李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2. 地形地貌情况:我区属太湖流域东南边缘地带,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较高,水田四周分布着旱地;北部为湖积平原,地势低洼,港叉纵横、湖荡串连、河网密布。全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3.7米,适宜生产优质的槜李。
3. 水文情况:全区境内河道大多为沟型河道,属太湖水系。河道总长1717.72公里;有大小湖荡33个,净水面积22.87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平原水网,起到调蓄作用。根据嘉兴水文站观察,多年平均水位2.81米,历史最高水位4.38米,最低水位1.59米,平均径流深379.8毫米,产生地表径流量3.742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可利用水量补给较多,具有生产优质檇李的水文条件。
4. 土质情况:我区土壤类型有二个土类,四个亚类,六个土属,十四个土种(其中旱地1个)。其中水稻土类占91%,潮土类占9%。从总体上看,我区土壤受水热条件和干湿交替影响,土层分化明显,土壤生态系统发育良好。土壤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相当优势,并经过多次土壤改良,地力级差缩小,地力常新,肥力较为平衡,是生产槜李的极佳土质。
5. 人文历史:秀洲区种植槜李历史悠久,其中洪合属于古槜李地,至今还存有古代吴、越战场的遗迹。位于洪合村的国界桥是嘉兴市级文保单位,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当年吴越两国的国界。据史记,国界桥是一座横跨于九里港上的三孔平板石桥,桥长13.2米,宽1.58米,原来桥孔的南北两孔雕刻着着两尊石像,北为吴王,南为越王,雕像线条简练古朴。1936年,考古学者认为石像可能是明代以前的作品,可惜毁于十年动乱之中。如今的这座桥是清代重建的,桥上楷书“国界桥”三字,是清嘉庆年间镌刻的,桥柱两侧刻有清代文人的对联。
1979年《辞海》的槜李辞目注释:“槜李,果名,李之一种,又作醉李、就李。古地名,今在浙江嘉兴西南,春秋定公十四年,於越败吴于槜李即此,后为嘉兴别称。”《嘉禾百咏》中记有:“槜李城在郡城西南四十五里,春秋时於越败吴于槜李,因地产佳李,故名。”秀洲区的洪合镇和王店镇即位于嘉兴郡城西南,洪合镇又是古时吴越两国的分界线所在地。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槜李就在此有栽培了。
槜李外观鲜艳,口味甘甜并带有酒香,是难得的果中佳品。曾在1984年的全省李鉴评会上,被评为第一名。槜李味美,却很难培育,历来产量不稳不高。朱梦仙《槜李谱》云:“以十年计之,繁生者只有二年,普通约居四年,最少者越三年,全无者约一年。繁生之后,每至两三年荒芜。”因其稀少,尤显珍贵。据省农业厅1998年的调查,秀洲区槜李面积仅为10.5亩,产量为1100多公斤。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有槜李面积100多亩,在产量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精心管理的能达到250公斤/亩。
秀洲槜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辖5个镇2个街道115个行政村,东到油车港镇钱家桥村,南到王店镇三建村,西到新塍镇旗星村,北到王江泾镇双塔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6′— 120°46′,北纬30°35′—30°43′,总面积542平方公里。
1. 独特感官特征:秀洲槜李果型大,扁圆形,果顶平广,顶洼浅凹陷,常有黄褐色指甲刻状痕一条(即传说中的西施指痕印)。果皮厚,强韧,易剥离,底色黄绿,带有暗紫红彩色,且有黄褐色果点密布,成熟时呈暗紫色如琥珀。果面包裹一层白色果粉,似蒙了一层薄纱,让秀洲槜李更显得娇媚迷人。秀洲槜李果肉淡橙黄色,软熟后化浆,味鲜甜爽口,带有酒香,堪称诸李之冠,古为“江南贡品”。
2. 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
含可溶性固形物15.2%-16.8%,细嫩多汁,纤维少,无硬块。含酸0.75-0.95%,富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钙、铁等矿物质;酸甜适可,味浓,有独特的酒香味。
3. 秀洲槜李生产基地远离集镇、工厂等污染源,生产环境洁净,合作社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种植生产。
1. 产地要求:土壤肥沃、地势髙燥、远离集镇和工厂污染,符合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
2. 品种范围:秀洲槜李按成熟时期不同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系。嫁接繁育槜李优质壮苗,一般选用毛桃和野生李作砧木,以优质母本树上的结果枝作接穗,利用枝接方式。在授粉树种上以黑琥珀李、密李、夫人李为主。
3. 生产控制:秀洲槜李农产品的生产总原则是按标准进行,实行专业化、无公害化生产。
①定植:先开定植沟,宽0.5m,深0.6m;每亩施养粪等有机肥5000kg,钙镁磷肥100kg;回填,沟内土层高出畦面25~30cm;12月底至次年3月底栽植,对长达30cm以上的根适当进行短截,同时用波美5°的石硫合剂进行消毒,按主栽与蜜梨授粉树5:1的比例进行搭配;株行距4m×4m,离地面40~50cm高度定杆。②整形修剪: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型。幼年树以培养树冠为主,第1年培养2~3个主枝,第2年培养副主枝,第3年继续培养副主枝并少量挂果;结果初期即第4~5年,培养副主枝和结果枝;盛果期即第6~20年,主枝、副主枝适当回缩,结果枝长放修剪、适当疏删,叶果比例控制在(16~20):1;衰老期即20年以上,副主枝轮换回缩修剪,以更新结果枝。③授粉:花期放蜂于于开花期进行,每亩摆放蜂箱四个。人工授粉于盛花期进行;喷粉前2~3天采集即将开放的花,取出雄蕊花药放蜡光纸上,置于20~30℃、相对湿度50%的温室内爆花,22~48小时后取出;用水10kg、花粉20-~24g、红砂糖500g、硼砂10g、尿素30g、精面粉100g配置花粉液,于8:00~10:00采用人工喷雾法进行。④疏花疏果:疏花于3月中旬至下旬花蕾期进行,疏去过多花蕾、病花蕾;疏果于5月中旬根据叶果比例(16~20):1留果,先疏小果、畸形果、病果、伤果,再疏密果。⑤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初)隔年深翻,深度35cm;夏季(6月初)覆盖,用稻草覆盖树盘。水分管理要旱即灌、涝即排。
秋季(9~11月)施肥,距树干60cm处向外挖4~6条辐射状沟,深35~50cm,宽30cm,每亩施羊粪等有机肥2000kg,钙镁磷肥100kg,覆土。生长期追肥,幼年树“勤施薄肥、少量多次”,前期以氮肥为主,7~10天一次,每亩2~3kg尿素,后期可是硫酸钾复合肥;结果树花前每亩硫酸钾复合肥10kg,4月上旬幼果膨大肥一次(每亩硫酸钾复合肥20kg),5月下旬果实膨大肥(每亩腐熟饼肥100kg和硫酸钾复合肥20kg);展叶期10~15天结合蚜虫防治,以硫酸锌、磷酸二氢钾为主进行一次叶面肥。采后施肥,用量为每亩尿素10kg,以恢复树势。⑥病虫害防治:选用无公害农药,主要防治病害为李红点病(70%甲基托布津700倍,65%代森锌500~600倍)、李袋果病(波美5°石硫合剂)、细菌性穿孔病(农用链霉素1000倍)等;主要防治虫害为蚜虫(10%大功臣1000倍,蚜克星1000倍)、红蜘蛛(73%克螨特2500倍,55虫螨杀星3000倍)、刺蛾(50%杀灭菊脂1000倍或其他菊脂类农药)、桑天牛(人工捕杀,毒签法)等。
4. 产后处理:秀洲槜李需适时采摘,一般在果实成熟90%时进行,需轻摘轻放。及时进行果品分级,用特意设计的纸盒等进行包装。包装一般要求将槜李果分隔放,相互间不会挤压,能起到保护槜李果和美观的作用。
贮藏:槜李因其成熟时果肉化浆,不耐贮藏。一般都及时销售、品尝。若确需要贮藏一段时间,则采用高温冷库保鲜,温度控制在3℃-5℃。
秀洲区区域内的槜李生产经营者,可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秀洲槜李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 中文名
- 秀洲槜李
- 产地名称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 品质特点
- 果肉橙黄,软熟化浆,鲜甜爽口
- 地理标志
-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农业部公告第1635号
- 批准时间
- 2011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