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山西平遥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推光漆器基本资料
文化遗产名称: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遗产编号:Ⅷ-51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山西省平遥县
遗产级别:国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简称"晋")中部的平遥县,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螺;平遥-彩绘),以手掌推光和描金技艺著称。
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光泽亮丽,色调和谐,富丽堂皇。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
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平遥推光漆器,是用炼制过的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经过漆后细磨,磨后再漆,反复数遍,然后用手掌推擦出光泽,再经多种工艺,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为漆器中之精品。
平遥推光漆器溯源
在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首。
平遥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公元前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这里覆盖有大量树木。有一种叫漆树的树种分布甚广。先民们便用漆树的浆汁涂抹食器,以图光亮、好看、耐用。另外,由于漆器具有自动变黑的特征,它也被用来作为文字记号。3700年前,禹造祭器,髹以漆液,墨染其外,先染其内,证明当时已使用矿物质颜料调制朱色漆饰。
平遥推光漆器工艺特点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光是刮灰就需要五到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平遥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
(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
(3)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
(4)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髹饰工具);
(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
(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
(7)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
(8)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20张)
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每一件漆艺品”髹漆”是最关键的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每件产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漆,每上完一道漆干后需打磨–再上漆–再打磨,最后出光。出好光是每件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推光漆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平遥推光漆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的,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用水将砖灰反复过滤)和麻油推光。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推磨次数愈多出的光愈亮,以后会越擦越亮,适于长期摆放。(推的平整与否决于磨的技法)
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像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清朝以前,推光漆器为素底描金,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自此,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
平遥推光漆器传承意义
平遥推光漆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仍健在的平遥推光漆艺人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和他的传人耿保国、贾兴林等。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
现平遥县已建立薛生金工作室和
漆艺苑,将整理该项技艺的资料和建档,建立平遥漆器艺术馆,举办漆艺培训班,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推光漆器漆器保养
平遥推光漆器防晒防熏
平遥推光漆器防干防湿
避免忽干忽湿、温度忽高忽低,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间中。空气过于干燥,漆器容易发生断裂;湿度过大,则易出现变形和脱漆。
平遥推光漆器防霉
收藏时特别注意不要把漆器放得离地太近,也不要放在铺设海绵的地上。因为地上湿气大,海绵的吸水力又比较强,离地太近或久置于海绵上,易使漆器发霉脱漆。
平遥推光漆器防擦撞
移动漆器时要轻拿轻放,不要与坚硬、锐利的物体碰撞或摩擦,避免剧烈震动。漆器年代越久远,胎质越易变得疏松,稍不注意就会损坏。要远离盐、碱等对漆器有一定损害的东西。
平遥推光漆器防尘
漆器上有灰尘积淀,可用鸡毛掸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拭。如果漆器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
平遥推光漆器发展困境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推光漆也主要是由老手工艺人和小作坊生产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建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献艺授徒,使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黄金时期,平遥推光漆器自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漆艺品种之一,产品销往三十多个国家,有些精品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所珍藏。
但就在几年前,传来了这一平遥漆器旗帜性企业——平遥推光漆器厂破产的消息,让许多人惊诧之余,对平遥漆器的未来更生出许多担忧。但在这股似乎象征着传统工艺衰退的潮流中,仍有很多手工艺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薛生金就是其中之一。
薛生金的父亲曾经也是平遥“源泰昌”漆店的老师傅。1937年日本侵入平遥后回家,1949 年病故,由于那时薛生金还小,所以并没有从父亲那儿学到什么。真正从艺是他16岁起,他的第一个师傅是给丁果仙剧团画布景的侯文华,于是从16岁到19 岁,他一直跟着师傅画布景卖布景。那时晋东南一带的许多布景都是他和师傅画的,这为他日后从事漆器奠定了绘画基础。1957年平遥推广漆艺人,后来又成为薛生金师傅的任茂林,代表山西省工艺美术界赴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朱老总在看了任茂林制作的平遥漆器彩绘屏风后对任茂林说:“你们要把山西漆器恢复起来,生产好,带出新一代徒弟。”于是,1958年3月平遥推光漆厂在城内郭家巷成立了。薛生金仍清清楚楚记得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代平遥漆器艺人代表的名字:乔泉玉、任茂林、米修文、尹履绥、乔培贤。
任茂林和他的师傅乔泉玉等五位老艺人被从农村请了回来,4月份薛生金进厂跟着乔泉玉学起了漆画。学徒第一年打杂,磨漆磨颜料。可业余时间他不是在小板上画,就是自己学着起稿。结果三年要学的起稿、上色、开黑,不到一年就拿下了。就这样几十年下来,他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已失传的堆鼓罩漆恢复起来,还先后创造了三金三彩、青绿 金碧山水、高堆鼓罩漆山水、沥金银仿汉图案等,主持设计了万余幅图稿,研究创造了千余种产品,并培养了成百名徒弟,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薛派”漆器艺术。
在平遥城日升昌民俗客栈旁有一个“漆艺苑”。这里陈列着薛生金和他的儿子以及一些徒弟们的作品。薛生金的平遥推光漆器两个儿子如今都和父亲同行,不同的是,他俩都受
过美术学院的正规教育。其中大儿子在福建美院专门学习现代漆画磨漆画,也是省里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薛生金的作品如今一般不卖,已成为平遥推光漆器的藏品,观之赏心悦目。但是比起自己的名声和成就,薛生金考虑得更多的还是如今平遥漆器的品牌问题。
他说在他的徒弟中有三五个是他真正满意的,其他还欠些火候,而最让他揪心的是徒弟这一层还好,到了徒孙们就有些看不过眼了。他说,平遥虽然十来家都在做漆器,却很少有人做高档的。人们为了提高速度失去了精雕细刻的耐心,怎么简单怎么做,怎么好卖怎么做,质量愈来愈低,说是走了30多道工序,其实有的作品工艺非常粗糙。过去艺人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创造人物形象的传统,也被临摹所代替。这样下去必然会坏了平遥漆器的名声。传统的推光漆器是用大漆制作的,这是一种刮下漆树的外皮后流出的树汁所制成的染料,传统大漆被弃置不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平遥老街上的漆器店所售卖的都是化学漆加工的漆器。他对失去曾经辉煌过的厂子充满惋惜,也对推光漆这项艺术的发展前景深怀担忧。平遥城走向世界了,世界的友人们把镜头对准了古城墙,城墙内的古老漆器还能漆面照人,在一个一个小作坊里快快长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