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生姜是内江市特色蔬菜类农产品之一,早在明代就有种植历史,最早起源于永福乡八仙桥村,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八仙下凡传授村民生姜种植技术的传说。据《内江县志》记载:“种植生姜自民国以来种植渐多,杨家、建设、永福所产之生姜,均负盛名,被列为本县之特有蔬菜”。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内江市东兴区永福乡及周边杨家、高梁、大治等乡镇生姜种植渐成规模,九十年代初种植面积和产量达到高峰期。
永福生姜具有特殊营养与保健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民间普遍用作香辛调味,有增味、嫩化、去腥、增鲜、添香、护色、清口等功效和作用;同时又是很好的中药材,具有健胃、祛寒、发汗、解毒、防暑、镇吐等功能,内江民间用永福生姜治疗疾病或做药引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经久不衰,验方颇多。名扬中外的东兴区籍书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以善吃著名,他下厨宴请贵客挚友,必定用产自家乡的永福生姜、东兴椒和紫皮大蒜为菜肴提味,“大千鱼”、“大千鸡”等佳肴就是张大千所创,被人们誉为“大千风味”,至今流传蜀中。1982年,东兴区为编撰县志,专门邀请张大千先生题写书名,并特意托人为大千先生捎去家乡的永福生姜等特产,时已80高龄的大千先生见到家乡的特产不禁热泪盈眶,抱病题写了“内江县志”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著名东兴区籍“红色记者”─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少年在家乡时就深谙生姜的妙用,离开故乡时,都要携带生姜干片。上世纪30年代,他独自一人赴西北考察时,行囊里就装有从家乡带去的永福生姜片,这样走一路吃一路,帮助他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最终创作出成名作《中国的西北角》。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范长江同志都不忘常托家乡亲友捎去永福干生姜片,熬制姜汤为热血青年和解放军战士祛寒治病。
永福生姜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高,畅销成都、重庆、云南、陕西、湖南、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在省内外颇具盛名,深受消费者青睐。中国新闻图片网、新农村商网、第一食品网、诚信农商网、搜狐网、四川经济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民政府网、四川经济信息网、内江市人民政府网等多家互联网站、媒体先后报道了永福生姜,全国各地企业商家竞相购买。近年来,东兴区政府将永福生姜作为特色农业来抓,永福生姜走上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之路,产量、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
永福生姜产区属川东南红岩丘陵地貌,土壤宜种性强,主要为棕红色砂质泥岩形成的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棕紫泥土,多为壤土,PH值5.7-7.5,耕作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中富含铁、锌、碘、钠、钙等对人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肥力中等,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土地耕作性能良好,特别适合生姜的种植。
永福生姜产区位于东兴区东北部,浅丘与平坝交错,山丘经济林和薪碳林密布,森林覆盖率3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降雨充沛,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6℃,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适于生姜早春催芽、覆盖排种,同时利于其提早上市、延长生长期、增加单产和提高品质。
永福生姜产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兴区所辖行政区域的东北部,包括永福乡、杨家镇、苏家乡、石子镇、大治乡、高梁镇、白合镇、双桥乡、新店乡、太安乡、田家镇、柳桥乡等12个乡镇,173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6′22″-105°20′11″,北纬29°36′42″-29°50′34″,保护面积7万亩,年产量17.5万吨。
1. 外在感官特征:永福生姜色泽嫩白无异斑,姜茎细长、分枝多,主茎长20-30cm,宽2cm左右,单株鲜重0.5kg以上。肉质细嫩,纤维少,风味浓香适口,商品性好。
2. 内在品质指标:永福生姜粗纤维含量极低(≤0.9%),维生素C≥2.5mg/100g,最高可达7.6mg/100g,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 安全要求:永福生姜严格按照《四川省内江市永福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并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1. 产地选择与特定要求:适宜永福生姜种植的土壤为中性至微碱性的中壤至重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强,排灌方便。产地环境质量符合DB51/336—2003《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和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要求。
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本地永福生姜优良株系。要求姜块肥大、丰满、健壮,色泽正常,无虫害,不带姜瘟病菌,无机械损伤,地下茎长、粗、分枝多的作种。产品应符合DB51/335—2001《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3. 生产过程管理:永福生姜生产过程必须执行DB51/T339—2001《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和DB51/T427-2004《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生姜》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必须符合DB51/337—2003《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必须符合DB51/338—200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为了增强永福生姜品质特色,应注意姜园选地整地、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①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不积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三年内未种植过生姜的中壤土或轻壤土。整地前撒施石灰或广谱性杀菌剂深翻1尺左右,坑晒1个月,进行土壤消毒,整细搂平后,按60厘米至70厘米间距起沟,沟宽20至25厘米,沟深20至25厘米。
②浸种、催芽:播种前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种,或用草木灰浸液浸10-20分钟。凡种姜出现内质变色,有水渍状或表皮易脱落的,应予以淘汰。在露地选择一块土地平坦、背风、日照充分的地方,将姜芽向上码放,用薄膜覆盖,四周用田泥封堆。保持20-30℃的温度,经20-30天,当芽长约1.0-1.5厘米时及时栽植。
③栽植:3月中旬进行栽植。根据条件不同有高厢栽培法、条垄栽培法。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按(60-70)×(15-20)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亩用姜种150-250公斤。催芽的种块,应将芽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
④施肥:在符合DB51/338的规定基础上,重施底肥,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施肥与培土结合,减少肥分流失又促进姜茎纵向生长和分枝。
A、底肥:亩施人畜粪100担,蔬菜专业复合肥25%,40-50千克/亩。
B、追肥:按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苗高13-17厘米开始施肥,每隔20天左右一次,共施三、四次。每亩施人畜粪100担左右,尿素20千克,钾肥20千克。
⑤培土:按先深后浅的原则分别在一、二、三次分枝出苗后进行,三次培土总厚度27-30厘米。
⑥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严格按照GB/T8321和DB51/337–2003规定执行。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姜瘟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2-3次,施底肥时用地蟲光500克/亩,杀灭地下害虫。安装诱虫灯诱杀姜螟或用敌杀死、杀虫双等在达到防治指标时施用。
产品收获规定及采后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和生姜成熟度分批及时采收,采收过程用来盛装和运输生姜的器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采后剔除病、虫、伤茎、在清水中将泥沙洗干净,达到感官洁净。清洗生姜用水应采用人畜饮用的自来水或井水。出售鲜姜的要根据大小、形状进行分级包装。包装贮存运输容器要求光洁、平滑、牢固、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避免二次污染。包装技术按照GB/T10158和GB7718执行,使产品符合DB51/335要求。
5. 生产记录要求:永福生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生产记录,记载使用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生姜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采收日期等,生产记录保存二年。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永福生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永福生姜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 中文名
- 永福生姜
- 产地名称
-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
- 品质特点
- 嫩白无异斑,姜茎细长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813号
- 批准时间
- 2012年08月03日
永福生姜产品特点
永福生姜品质特性
永福生姜营养价值
永福生姜产地环境
永福生姜产区属川东南红岩丘陵地貌,土壤宜种性强,主要为棕红色砂质泥岩形成的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棕紫泥土,多为壤土,pH值5.7-7.5,耕作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中富含铁、锌、碘、钠、钙等对人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肥力中等,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土地耕作性能良好,适合生姜的种植。
永福生姜历史渊源
永福生姜生产情况
永福生姜产品荣誉
永福生姜地理标志
永福生姜地域保护范围
永福生姜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