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金观音

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浙江

– 产地市县: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茶叶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519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4年第217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11月18日
产品介绍

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龙泉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五代十国时,龙泉人季大蕴曾赴闽地武夷山引茶,并在龙泉当地传授武夷山的种茶和做茶技术,始称“天茶”。公元1370年前后,明太祖朱元璋赐称。“天堂茶文化,上下一千年,湖岭泉亭庙,都与茶相连。”清乾隆年间,龙泉诗人林扌为(hui)在《茶厂谣》一诗中写道:“龙泉邑大二百里,邑里山山有茶树”,“家家派茶务,输茶日日到茶厂”。顺治《龙泉县志》记载,“天茶”产于龙泉天堂山,山下别有净室,岭半有盘茶王殿(现还存有遗迹)。清代张作楠在处州府任府学教授著的《梅簃随笔》载:“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民国31-34年,中国茶叶公司浙江分公司迁龙泉,在离城4里的黄罐村设立茶厂,收购茶青制作“乌龙茶”,且颇具规模。近年来龙泉金音产品相继获得国际名茶评比金奖、“中茶杯”特等奖、“浙茶杯”金奖、中华文化名茶等荣誉称号被誉为继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之后的龙泉“第三宝”。

生态环境

1. 地形地貌: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东南洞宫山、西北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龙泉溪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表现为成层性。其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30座,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江浙最高峰,凤阳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4.2%。低、中山带占总
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
2. 气候特征:龙泉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9-17.5℃,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8.5℃,无霜期226-263天,年降水量1564–1824 mm,年日照时数为1740.9小时,年均活动积温5545.7℃,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典型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区域近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3. 土壤情况:龙泉市境内茶园土壤以黄红壤土面积最大,红壤土占总面积的50.1%,黄壤土占39.3%,水稻土10.3%,还有少量的潮土。山区茂密的森林树叶落地,经分化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0-?6.0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4. 水文情况: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市西北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称谓。保护区内地表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

地域范围

龙泉金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2′-119°25′,北纬27°42′-28°42′。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龙泉市龙渊街道、剑池街道、西街街道、塔石街道、兰巨乡、八都镇、上垟镇、竹垟镇、锦溪镇、住龙镇、宝溪乡、查田镇、小梅镇、屏南镇、安仁镇、龙南乡、道太乡、城北乡、岩樟乡共计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区域边界东起龙泉市安仁镇严山村,南至龙泉市小梅镇梅一村,西到龙泉市上垟乡花桥村,北至城北乡东书村。现有茶园种植面积3100公顷,年产量1630余吨。保护区域面积198770公顷。

品质特性

1. 龙泉金观音感官品质特征:外形呈螺钉形,紧结重实,深绿鲜润;汤色蜜绿明亮;花香;滋味鲜醇;叶底软匀绿亮。其典型品质特征“螺钉形、花香浓”。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7.0%,水浸出物含量≥36%,茶多酚≥9%,咖啡碱≥2%,氨基酸≥2%。
3. 质量安全规定:龙泉金观音质量符合DB33/T740.3《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标准。

生产方式

1. 产地要求:龙泉金观音茶园选择在龙泉市海拔高度200米-1200米之间,地势背风、上风口有防护林防护、周边林木丛生、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之中的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 25°以下,排、蓄水性能良好,土壤为质地良好的酸性土壤(红壤或黄壤)、无污染、PH值在4.0—6.0之间、土壤中含活性钙不超过0.5%、土层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层深度在80cm以上。(2)品种范围:根据龙泉金观音的品质特征,适制龙泉金观音的茶树品种为茗科1号、金牡丹及种质特征类似的无性系品种。(3)生产控制:龙泉金观音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DB33/T740《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鲜叶要求一定的成熟度和均匀度,采摘标准为中小开面2~3叶,以晴朗天气的上午9点至下午4点采摘的鲜叶质量最佳,阴雨天不宜采摘,做到“成熟一批,采摘一批”、“树冠内、外分批采”,达到提早采摘,延长采摘季节,提高鲜叶匀度的目的。鲜叶进厂后,按品种和采摘时段分期分批晒青,均匀薄摊,摊叶量1kg/平方米左右。
龙泉金观音的加工工艺流程为:
2. 清香型工艺流程:晒青→做青(摇青、晾青)→杀青→包揉→干燥→毛茶。

包装规范

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内的龙泉金观音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时,须向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提出申请,符合下列条件的龙泉金观音生产、经营者方可使用:
1. 生产、经营的龙泉金观音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2. 已取得龙泉金观音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3.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 具有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经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审核后,按照地理标志使用规定,与申请使用者签订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统一采用龙泉金观音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免费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龙泉金观音标志使用者享有以下权利:
1.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2. 可以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使用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 自觉接受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的监督检查;
2. 保证、维护龙泉金观音的品质和信誉;
3. 正确规范地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产品百科
龙泉金观音,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龙泉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龙泉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龙泉境内茶园土壤以黄红壤土面积最大土壤疏松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龙泉金观音外形呈螺钉形,紧结重实,深绿鲜润。
2014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龙泉金观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地名称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
品质特征
螺钉形、花香浓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4年第2179号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龙泉金观音产品特点

龙泉金观音感官品质特征:外形呈螺钉形,紧结重实,深绿鲜润;汤色蜜绿明亮;花香;滋味鲜醇;叶底软匀绿亮。其典型品质特征“螺钉形、花香浓”。理化指标:水分含量≤7.0%,水浸出物含量≥36%,茶多酚≥9%,咖啡碱≥2%,氨基酸≥2%。

龙泉金观音龙泉金观音

龙泉金观音产地环境

龙泉金观音地形地貌

龙泉金观音龙泉金观音

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东南洞宫山、西北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龙泉溪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表现为成层性。其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30座,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江浙最高峰,凤阳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4.2%。低、中山带占总 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

龙泉金观音气候特征

龙泉金观音庄园龙泉金观音庄园

龙泉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9-17.5℃,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8.5℃,无霜期226-263天,年降水量1564-1824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740.9小时,年均活动积温5545.7℃,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典型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区域近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龙泉金观音土壤情况

龙泉市境内茶园土壤以黄红壤土面积最大,红壤土占总面积的50.1%,黄壤土占39.3%,水稻土10.3%,还有少量的潮土。山区茂密的森林树叶落地,经分化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0-6.0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龙泉金观音水文情况

茶商参观龙泉金观音生产地区茶商参观龙泉金观音生产地区

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市西北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称谓。保护区内地表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

龙泉金观音历史渊源

龙泉金观音加工厂龙泉金观音加工厂

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龙泉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五代十国时,龙泉人季大蕴曾赴闽地武夷山引茶,并在龙泉当地传授武夷山的种茶和做茶技术,始称“天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前后,明太祖朱元璋赐称。“天堂茶文化,上下一千年,湖岭泉亭庙,都与茶相连。”清乾隆年间,龙泉诗人林扌为(hui)在《茶厂谣》一诗中写道:“龙泉邑大二百里,邑里山山有茶树”,“家家派茶务,输茶日日到茶厂”。顺治《龙泉县志》记载,“天茶”产于龙泉天堂山,山下别有净室,岭半有盘茶王殿(现还存有遗迹)。清代张作楠在处州府任府学教授著的《梅簃随笔》载:“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

龙泉金观音生产情况

2008年,龙泉市市茶园总面积发展到了3.38万亩,比2004年增长了92%,其中“龙泉金观音”茶叶种植面积为6000多亩。
2018年,龙泉市有茶园种植面积3100公顷,年产量1630余吨。

龙泉金观音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龙泉金观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6年5月20日至23日,2016浙江绿茶(西宁)博览会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龙泉凤羽”牌绿茶获茶博会金奖。

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龙泉金观音地域保护范围

龙泉金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2′-119°25′,北纬27°42′-28°42′。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龙泉市龙渊街道、剑池街道、西街街道、塔石街道、兰巨乡、八都镇、上垟镇、竹垟镇、锦溪镇、住龙镇、宝溪乡、查田镇、小梅镇、屏南镇、安仁镇、龙南乡、道太乡、城北乡、岩樟乡共计8镇7乡4个街道444个行政村。区域边界东起龙泉市安仁镇严山村,南至龙泉市小梅镇梅一村,西到龙泉市上垟乡花桥村,北至城北乡东书村。

龙泉金观音质量技术要求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质量安全规定:龙泉金观音质量符合DB33/T740.3《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标准。
  • 特定生产方式
产地要求:龙泉金观音茶园选择在龙泉市海拔高度200米-1200米之间,地势背风、上风口有防护林防护、周边林木丛生、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之中的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 25°以下,排、蓄水性能良好,土壤为质地良好的酸性土壤(红壤或黄壤)、无污染、pH值在4.0-6.0之间、土壤中含活性钙不超过0.5%、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地下水层深度在80厘米以上。
品种范围:根据龙泉金观音的品质特征,适制龙泉金观音的茶树品种为茗科1号、金牡丹及种质特征类似的无性系品种。
生产控制:龙泉金观音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DB33/T740《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鲜叶要求一定的成熟度和均匀度,采摘标准为中小开面2-3叶,以晴朗天气的上午9点至下午4点采摘的鲜叶质量最佳,阴雨天不宜采摘,做到“成熟一批,采摘一批”、“树冠内、外分批采”,达到提早采摘,延长采摘季节,提高鲜叶匀度的目的。鲜叶进厂后,按品种和采摘时段分期分批晒青,均匀薄摊,摊叶量1千克/平方米左右。
龙泉金观音的加工工艺流程为:清香型工艺流程:晒青→做青(摇青、晾青)→杀青→包揉→干燥→毛茶。
  • 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内的龙泉金观音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时,须向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提出申请,符合下列条件的龙泉金观音生产、经营者方可使用:
生产、经营的龙泉金观音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已取得龙泉金观音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经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审核后,按照地理标志使用规定,与申请使用者签订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统一采用龙泉金观音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免费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龙泉金观音标志使用者享有以下权利: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
可以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使用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接受龙泉市茶叶产业协会的监督检查。
保证、维护龙泉金观音的品质和信誉。
正确规范地使用龙泉金观音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