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丹参

原产地河南
渑池县天沣中药材协会

- 产地市县: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药材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036
- 地标认证时间:2017
- 品质特点:质硬而脆,断面疏松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2017年第2486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7年1月10日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渑池地处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崤山一个向斜上。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类型,海拔200-1500米之间,平均海拔505.8米。最高是韶山主峰,1500米,最低是黄河谷地,海拔200米,全县地势,自南向北依次为梁前斜地、梁地、河谷盆地、山前斜地、低山丘陵,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和棕壤两类,其中区域内以红粘土和黄粘土比例最大,有机质含量0.75%、水解氮20-30ppm、速效磷2.5-5ppm、速效钾127.855ppm,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无污染源,非常适合丹参生长。2. 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656.9mm,全县有河流132条,其中主河沟26条,支沟62条,小支流44条,全长730.17公里,较大的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全县共小型水库32座控制流域面积256.57平方公里,总库容3136.76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总开发量0.2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3279万亩。(3)气候情况: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257.4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3天,10℃以上积温4046.℃,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29.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32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9%,秋季(9-10月)平均降水量178.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24.7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适合于多种中药材种植,县境区内著名的韶山山区有半个药柜之称,仅名贵野生中药材就有200余种,野生丹参更是不计其数。

地域范围

渑池丹参(Salviae Miltiorrhiae)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覆盖渑池境内天池、果园、坡头、陈村、张村、段村、英豪等7个乡(镇),涉及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等101个行政村,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至111°56′,北纬34°37′至34°56′,东与义马市、新安县为邻,西和陕县接壤,南与洛宁、宜阳两县相连,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诸县隔河相望,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48.8公里,渑池丹参生产面积约6666.7公顷,年均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左右。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渑池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约20cm(有的可达33cm),直径0.3~l.5cm。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2. 内在品质指标:渑池丹参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经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的检测结果显示: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要求,品质指标均符合规定。其中,水分11.5%-12%(限定值不得超过13%)、丹参酮类0.34%-0.4%(限定值不得少于0.25%)、丹酚酸B8.0%-8.7%(限定值不得少于3.0%)。(3)安全要求:协会药材种植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进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丹参质量安全。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靠近水源或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土壤pH值为中性,无污染。选平地或向阳的低山坡。周边环境不得有污染源。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在生产过程中不准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防止污染产地环境。2. 品种选择:渑池丹参的主栽品种为“豫丹1号”,根茎短粗,根数条,长圆柱状,略弯曲,长约20cm(有的可达33cm),直经0.3~1.5cm.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断面疏松,质硬而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气微,味微苦涩。(3)生产过程管理:渑池丹参生产过程包括整地、选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等步骤。1. 整地:于当年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2. 选种:丹参大田生产一般选用种苗移栽。选取直径5mm左右,长10cm以上,外表鲜红色,新鲜无疤痕、无病虫害感染的种苗进行移栽。栽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分钟,晾干移栽。3. 移栽:渑池丹参在4月中下旬进行种苗移栽。行株距为30~33厘米×20~25厘米;一般情况亩栽苗8000~11000株。4. 田间管理:4.1. 引苗。在出苗时要及时检查,对土壤板结或覆土过厚地块要破土引苗,对幼苗与薄膜间透气地块要覆土,以免滋生杂草。4.2. 除草松土。除草时间一般在出苗期(苗高5~10厘米)、开花前期(5月中下旬)、果实采收后(7月中下旬)3个时期,及时拔除畦上、畦帮和畦沟的杂草并进行松土。4.3. 追肥。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可不追肥。若未施基肥或基肥较少的情况下,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第1次在丹参返青时(5月上中旬)结合灌水施提苗肥;第2次施促花肥(5月下旬~6月上旬)。4.4. 灌溉排水。5~7月丹参需水较多,如遇干旱,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透或喷灌,禁大水漫灌。8~10月是丹参地下部根迅速生长时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4.5. 摘蕾控苗。摘蕾控苗时间以丹参主轴上和侧枝上有蕾芽出现时为宜,选晴天上午10:00时~下午5:00时,通过手掐或剪刀剪除的方法剪除蕾芽。5. 病虫害防治:3.5.1. 根腐病:5.1.1. 症状。发病初期,须根、支根变褐色腐烂,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外皮变为黑色;地上茎叶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最终全株枯死。5.1.2. 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丹参生产与禾本科作物、葱蒜类蔬菜轮作效果较好。②加强管理。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③种苗药剂处理。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分钟后晾干移栽。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射茎基部,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5.2. 根结线虫。防治方法:①轮作。同一块地丹参种植不超过2个周期,最好与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轮作。②土壤处理。在根结线虫等病害多发区,结合土壤整地,每亩施入3%辛硫磷颗粒3公斤,撒施,深翻入土;或用50%辛硫磷乳油3~3.75公斤加水稀释10倍,喷洒在375~450公斤细土上,拌均,结合整地撒在地面,翻入土中。5.3. 蛴螬。防治方法:①精耕细作,深耕多耙,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水。②人工捕杀;或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1.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顺垄撒施在丹参幼苗附近,雨前施下,效果更佳。③药剂防治,大量发生时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每穴5~10毫升。④黑光灯诱杀成虫。6. 产品收获: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采挖,将挖出的丹参放原地晒至根上泥土稍干燥,剪去杆茎,芦头等地上部分,除去沙土(忌用水洗),避免清理过的药材与地面和土壤再次接触,装运过程中不挤压,踩踏,在晾晒期间不得遇水或淋雨。7. 生产记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

包装规范

1. 分级:渑池丹参一般分一级和二级2个等级。一级: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支。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涩。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cm以上。无芦茎、碎节、须根、杂质、虫蛀、霉变。二级: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形,偶有分枝。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气微、味微苦涩。主根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得低于0.4cm。有单枝及撞断的碎节。无芦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2. 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袋式或箱式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 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3)标识:渑池丹参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丹参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渑池丹参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渑池丹参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渑池丹参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4)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5)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通风散热工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百科
渑池丹参,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257.4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3天,10℃以上积温4046℃,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适合中药材种植。渑池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约20厘米(有的可达33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渑池丹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渑池丹参
产地名称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
品质特点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2017年第2486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7年1月10日

渑池丹参产品特点

渑池丹参品质特性

渑池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约20厘米(有的可达33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渑池丹参药用价值

渑池丹参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经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的检测结果显示: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要求,品质指标均符合规定。其中,水分11.5%-12%(限定值不得超过13%)、丹参酮类0.34%-0.4%(限定值不得少于0.25%)、丹酚酸B8.0%-8.7%(限定值不得少于3.0%)。
渑池丹参渑池丹参

渑池丹参产地环境

渑池丹参土壤地貌

渑池丹参渑池丹参
渑池县地处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类型,海拔200-1500米之间,平均海拔505.8米。最高是韶山主峰,1500米,最低是黄河谷地,海拔200米,全县地势,自南向北依次为梁前斜地、梁地、河谷盆地、山前斜地、低山丘陵,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和棕壤两类,其中区域内以红粘土和黄粘土比例最大,有机质含量0.75%、水解氮20-30ppm、速效磷2.5-5ppm、速效钾127.855ppm,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无污染源,非常适合丹参生长。

渑池丹参水文情况

渑池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656.9毫米,全县有河流132条,其中主河沟26条,支沟62条,小支流44条,全长730.17公里,较大的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全县共小型水库32座控制流域面积256.57平方公里,总库容3136.76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总开发量0.2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3279万亩。

渑池丹参气候情况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257.4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3天,10℃以上积温4046℃,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29.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32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9%,秋季(9-10月)平均降水量178.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24.7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适合中药材种植。
渑池丹参渑池丹参

渑池丹参历史渊源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2014年,三门峡市成立峪峒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7年11月,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渑池县人民政府、市农业畜牧局、市科技局共同承办的中国·河南(渑池)豫西丹参研讨会。
渑池丹参渑池丹参

渑池丹参生产情况

2016年底,渑池县丹参生产面积约6666.7公顷,年均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左右。
截至2017年底,渑池县人工栽培中药材30万亩,其中,木本10万亩,草本18.5万亩,菌类1.5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有杜仲、连翘、丹参、山茱萸、柴胡、金银花、黄芩、天麻等,年产各类药材5230万公斤,产值12亿元。
渑池丹参渑池丹参

渑池丹参产品荣誉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渑池丹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渑池丹参地理标志

渑池丹参地域保护范围

渑池丹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覆盖渑池境内天池、果园、坡头、陈村、张村、段村、英豪等7个乡(镇),涉及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等101个行政村,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至111°56′,北纬34°37′至34°56′,东与义马市、新安县为邻,西和陕县接壤,南与洛宁、宜阳两县相连,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诸县隔河相望,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48.8公里。

渑池丹参质量技术要求

  • 安全要求
协会药材种植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进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丹参质量安全。
  •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靠近水源或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土壤pH值为中性,无污染。选平地或向阳的低山坡。周边环境不得有污染源。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在生产过程中不准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防止污染产地环境。
(2)品种选择
渑池丹参的主栽品种为“豫丹1号”,根茎短粗,根数条,长圆柱状,略弯曲,长约20厘米(有的可达33厘米),直经0.3-1.5厘米。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断面疏松,质硬而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气微,味微苦涩。
(3)生产过程管理:渑池丹参生产过程包括整地、选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等步骤。
整地:
于当年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
选种:
丹参大田生产一般选用种苗移栽。选取直径5毫米左右,长10厘米以上,外表鲜红色,新鲜无疤痕、无病虫害感染的种苗进行移栽。栽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分钟,晾干移栽。
移栽:
渑池丹参在4月中下旬进行种苗移栽。行株距为30-33厘米×20-25厘米;一般情况亩栽苗8000-11000株。
田间管理:
引苗:在出苗时要及时检查,对土壤板结或覆土过厚地块要破土引苗,对幼苗与薄膜间透气地块要覆土,以免滋生杂草。
除草松土:除草时间一般在出苗期(苗高5-10厘米)、开花前期(5月中下旬)、果实采收后(7月中下旬)3个时期,及时拔除畦上、畦帮和畦沟的杂草并进行松土。
追肥: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可不追肥。若未施基肥或基肥较少的情况下,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第1次在丹参返青时(5月上中旬)结合灌水施提苗肥;第2次施促花肥(5月下旬-6月上旬)。
灌溉排水:5-7月丹参需水较多,如遇干旱,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透或喷灌,禁大水漫灌。8-10月是丹参地下部根迅速生长时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摘蕾控苗:摘蕾控苗时间以丹参主轴上和侧枝上有蕾芽出现时为宜,选晴天上午10:00时-下午5:00时,通过手掐或剪刀剪除的方法剪除蕾芽。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症状:发病初期,须根、支根变褐色腐烂,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外皮变为黑色;地上茎叶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最终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丹参生产与禾本科作物、葱蒜类蔬菜轮作效果较好。
加强管理: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种苗药剂处理: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分钟后晾干移栽。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射茎基部,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根结线虫防治方法
轮作:同一块地丹参种植不超过2个周期,最好与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轮作。
土壤处理:在根结线虫等病害多发区,结合土壤整地,每亩施入3%辛硫磷颗粒3公斤,撒施,深翻入土;或用50%辛硫磷乳油3-3.75公斤加水稀释10倍,喷洒在375-450公斤细土上,拌均,结合整地撒在地面,翻入土中。
蛴螬防治方法:
精耕细作,深耕多耙,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水。
人工捕杀;或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1.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顺垄撒施在丹参幼苗附近,雨前施下,效果更佳。
药剂防治,大量发生时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每穴5-10毫升。
黑光灯诱杀成虫。
(4)产品收获: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采挖,将挖出的丹参放原地晒至根上泥土稍干燥,剪去杆茎,芦头等地上部分,除去沙土(忌用水洗),避免清理过的药材与地面和土壤再次接触,装运过程中不挤压,踩踏,在晾晒期间不得遇水或淋雨。
(5)生产记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
  • 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分级:渑池丹参一般分一级和二级2个等级。一级: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支。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涩。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厘米以上。无芦茎、碎节、须根、杂质、虫蛀、霉变。二级: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形,偶有分枝。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气微、味微苦涩。主根上中部直径1厘米以下,但不得低于0.4厘米。有单枝及撞断的碎节。无芦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袋式或箱式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标识:渑池丹参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丹参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渑池丹参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渑池丹参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渑池丹参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通风散热工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