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小米

原产地山西
沁县沁州黄产业开发服务中心

- 产地市县:山西省长治市沁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粮食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069
- 地标认证时间:2017
- 品质特点: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7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3年08月07日
生态环境

沁州黄小米优良的品质,来源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貌及光照、积温情况
沁州黄小米的原料沁州黄谷子的种植地域范围,属于丘陵区,具有自然的缓冲带,区域与区域自然隔离,沁州黄谷子就种植在丘陵的区域自然隔离的坡地和缓坡地带。
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种植沁州黄谷子,光照条件适宜谷子生长的光合需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年平均气温9.1℃,沁州黄谷子成长最快发育成形的7月份最高气温平均23.6℃,适宜沁州黄谷子生长的积温需求。
(二)土壤属性及营养情况
种植范围的土壤属于褐土和草甸土两个土类、6个亚类、20个土属、57个土种。全是“一圪塔”红壤土,土层深度3米以上,没有矿产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2.4%,全氮含量0.291%,全速磷11.98ppm,全速钾148.92ppm,有机质钾肥较有余,氮磷养分不足,土壤PH值7.5-9.3,土壤环境质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特别适宜独具特色的沁州黄谷子(沁州黄小米)的特殊品质的生长发育和形成。
(三)水文情况
种植范围是太行山上的一块富水灵地。境内全是源头活水,没有过境水。拥有以漳河泉、王后泉、元王泉、申则泉日流量超过万吨等大小泉270多处,经国家地矿部等有关部门测试,并按照GB8537—87《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确定为“含锶的重碳酸—钙镁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由于锶含量达到界限指标,偏硅酸含量接近指标,硒含量超过背景值,并具有低含钠量、低矿化度的特征,因而对预防癌肿、心血管病、克山病,强化骨骼,增强免疫,具有积极作用。地方病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也已证明此结论。境内有浊漳河、白玉河、庶纪河、西汤河、迎春河、圪芦河、徐阳河、段柳河、湟水河等17条长流河,季节河遍及全境的沟湾凹岔;拥有西湖、东湖、北海、南湖、瘦西湖等14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6860.4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动贮量4500万立方米,调节贮量6000万立方米。史称“泉泊河湖到处有,滋润万物山河秀”。其水质完全符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相应标准的要求。大跃进时期,沁县人民以“江南不是天生好,美境本是人创造,修湖改河造塘坝,英雄誓把江南超”的决心和气慨,拦截漳河水,节节修库渠,新建了24座跑大中小水库,11个人工湖,1300多个人工塘,绘就了“湖缀漳河湾,鱼跃太行山”、“微风飘稻香,沁州鱼米乡”的灿烂仙境。现在形成了“四湖围城,八河环绕,有水皆治,江南风貌”的生态格局。所有水质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沁州黄谷子生长在这种环境下,湿温适宜,滋润度高。
(四)气候情况
沁州黄谷子种植范围,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平均606毫米,最高年达850毫米,最低年424毫米,年相对湿度为68%。县境内秋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春冬为西北风,平均风向频率为6-7%,平均风速21米/秒。
种植范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陡东缓,海拔最高1748.4米。最低916米。沁州黄谷子就种植在海拔1000—1100米之间。没有任何没有任何污染和污染源,境内空气质量二级以上360天。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种植的沁州黄谷子含糖量大,着色率高。

地域范围

沁州黄小米生产地域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2°54,北纬36°26-36°59之间。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辖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的牛寺乡、段柳乡、松树乡、次村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漳源镇、定昌镇、新店镇、册村镇、郭村镇、故县镇,共计13个乡镇306个村。生产规模4106.7公顷,年产沁州黄小米2万吨。边界是:东至沁县的松村乡以东边界;西至沁县郭村镇西边界;南至沁县的新店镇以南边界;北至沁县的牛寺乡北边界。

品质特性

(一)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
(二)内在品质指标: 沁州黄小米的品质,脂肪含量≥4.0%,直链淀粉14.0%-20.0%,蛋白质≥9.0%,(铁、锌、铬等人体必需元素测一下[对照品质检测来写,讲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不用]再定)。
“沁州黄”小米的原料“沁州黄”谷子,限定在原产地范围的地域内的红壤土坡岭地的基础上,由于沁县被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沁州黄’小米质量安全示范区”,种植 “沁州黄”谷子执行的是DB21/T 1598-2008 农产品质量安全 谷子生产技术规程。“沁州黄”谷子谷子加工执行的标准是GB 11766-89小米国家标准。

生产方式

影响沁州黄谷子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是:在特定区域种植、运用特定品种、特定生产控制、特定产后处理等相关的特殊性要求:
(一)特定区域种植
1. 区域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域范围地块选择
沁州黄谷子种植区域必须选择在“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域范围”内,其地块选择在地势高燥,光照充足,通风条件好,肥力中等或偏上的坡岭地、二阶地,严忌阴暗下湿、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河滩地、沟坎地。地块土壤最好是红粘土或红砂土,且前茬为大豆、薯类的地块。
2. 整地保墒
沁州黄谷子种植与干旱坡岭地带,提高降水利用率至关重要。秋后深耕蓄墒,耕深一般25-30厘米为宜,同时要及时耙耱。
早春壮垡保墒。早春土壤刚解冻,趁气温尚低,土壤水份蒸发慢的时候,施足底肥,早犁踏墒,达到土肥融合,壮垡蓄水。犁后及时耙耱,播种前,干旱严重时只耙不耕,并进行镇压。秋春壮垡总要求:深耕多耱,做到地面平整,活土层厚,无圪垃,无杂草。
3. 施足底肥
肥料种类为高温发酵处理后的羊粪,其次是有机农家肥。禁止施用化肥,包括无机复合肥,如硝酸磷等。
4. 种子处理
所需种子,统一使用良种繁育基地选育的沁黄2号良种和山西省农科院选育的晋谷21号、长农7号,农户不得自选,严防混杂。
提前晒种。用10:100的盐水漂洗秕籽、草籽。再用清水洗去种子上的盐水,晒干。
5 播种
5.1播期。根据沁州黄生长区域的气候特点,选择在小满节令(5月21日)后10天播种,切忌早播,这样,使得谷子的开花期避开阴雨连绵季节。
5.2 播量。每公斤种子在30万粒左右,用量以0.75斤为宜。
5.3 播深。春播深度3-5厘米。过深出苗困难,过浅不利于防旱防倒。
5.4播种方式。使用耧播,也可采用新研制的精播耧下种,行距23厘米,株距8-10厘米。播前要镇压提墒,播后吨压2-3次。
6. 田间管理
6.1苗期管理
6.1.1查苗补苗
谷子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漏种或缺苗断垄时,应采取补种措施:一是将种子侵入水中3-4小时捞出,用湿布盖上,放在20-25摄氏度处闷种10小时以上,开沟补种(墒情不足,可浇水湿种),踩压好;二是对少数缺苗断垄处,可在4-5叶时,雨后移苗补栽。对移栽谷苗, 三天内早晚用水浇苗,保证成活。
6.1.2间苗定苗
谷子出苗数是留苗数的10倍,及时间苗,注意拔除杂草。幼苗长到2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可适当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长到4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留壮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6.1.3 留苗密度
亩留苗2.7-3万株。
6.1.4 中耕除草
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谷子幼苗生长缓慢,忌苇草荒,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进行,应掌握浅锄、细锄、破碎土块,围正幼苗,做到深浅一致,草净地平,防止伤苗压苗。中耕后如遇大雨,应在雨后表土稍干时破除板结。
6.2 中期管理(拔节—抽穗)
6.2.1清垄
在8叶龄时进行,逐垄逐株检查,将行中杂草、病株、惨株、谷秀拔掉,提高整齐度,苗角利索,通风透光。
6.2.2 深耕
谷子从拔节期起,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随着温度升高,茎秆生长速度加快,在清垄后,应进行深中耕,刨断部分侧根,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基部茎节的伸长,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
6.2.3 培土
谷子植株较高,容易倒伏。8月将行间杂草除尽,进行根部培土,促进茎部茎节、次生根的生长,增强植株的支持能力,有利于防止后期倒伏。
6.3 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早成熟期,要严防麻雀危害,及时收获,防止谷穗随风相互磨损脱粒,造成损失。 去杂去劣。为保证沁州黄谷子的高品质,收获前必须将病穗、杂株去掉。
7收获贮藏
7.1 适时收获
当谷穗变黄断青、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以地块单收、单打、单保贮的方式进行。所收谷粒要在自然光下风干,不准用火坑培烤。
7.2 贮藏
采取集中仓贮和分散缸贮结合的方式,通风干燥,不得使用任何防腐剂及防鼠、防虫害用的毒性化学用品。
8. 病虫害防治
对易发生的白发、黑穗、红叶、谷瘟病害,蝼蛄、粟灰蓂、钻心虫等虫害,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8.1之所以播种最佳时间为小满节后10天期间内,即5月21日至6月5日。目的就是为了使谷子的开花期避开连阴雨季,保持充足的日照光晒,以预防谷瘟病发生,农偐“晒出米,淋岀秕”就是这个道理。
8.2盐水浸种。之所以用清除草籽秕种,就是防止白发病和黑穗病发生。严禁药剂拌种。
8.3田间后期管理。即谷子抽穗后,要拔除病株,去杂去劣。防止白发病,拔除的病株不喂养牲畜,必须远离基地深埋或烧掉。
8.4轮作倒茬,越冬防治。秋耕壮垡强调深耕,捡净谷茬,清除幼虫和虫卵。
9. 产后处理
9.1脱粒
采用脱粒机或牲畜在清洁的专用场地上脱粒,禁止在公路上打场和翻晒,不能在水泥晒场上暴晒,脱粒后自然晒干至13%以下,避免引起污染和品质下降。
9.2谷子加工成为小米
9.2.1启动原料输送机,将检验合格的谷子倒入料斗送入备有孔径5mm滤网贮料糟,先滤去大杂物,大杂物及时清理出车间。
9.2.2除杂去石
启动引风机→提升机→高速振动除杂机→重力分级去石机
谷子经提升机从贮料槽中经提升送入高速米筛,利用高速振动原理筛选,结合引风机将灰尘、草籽、秕谷等轻杂抽至秕谷仓。再经提升机送入重力分级去石机,利用谷子与砂石比重和悬浮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调整风量、观察谷子流动状况,使容重大的砂石、煤渣、砖瓦块从去石口分离排出。
高速米筛风量控制2档,投料速度控制8-12档,分级去石控制风量2.5-5档。
9.2.3砻谷
启动砻谷机→谷糙分离机
除杂去石后的谷子经提升机先送入1#砻谷机,借助一对相向不等速旋转的胶辊,谷子受到挤压和搓撕而达到脱壳的目的,开机后按规定调整流量至2-5档位,保持下料均衡,脱壳率控制在35%-50%左右后送入2#砻谷机,脱壳率达到80%-95%,调整鱼尾板和空气进风量,脱掉粗糠并经风机抽入粗糠仓,糙米送入谷糙分离机使谷与糙米经筛选分离,分离出带谷壳的谷子回转至2#砻谷机二次脱壳。
9.2.4碾米
启动碾米机→平转分级筛
糙米先经提升机送入磁力分选器,将混入物料中的磁性金属杂物吸出。物料在进入1#碾米机、2#碾米机和3#或4#碾米机,糙米受到喷风、砂辊等碾米作用,使小米破衣,并保持颗粒完整,色泽均匀,通过小米出口处留有的放料斗,随时抽查小米加工精度,发现带有原谷,及时调整压伐,抽出放料斗,把带有原谷的小米倒回糙米仓,进行二次碾米。碾米过程中,严格控制风量大小,控制小米温度不超过35℃,防止小米流失,细糠和浮物顺风进入细糠仓。经常观察电流表变化情况,1#碾米机电流控制20-45A,2#碾米机电流控制20-45A,4#碾米机电流控制20-45A。
碾米后的小米经提升机送入凉米吸风器后流入平转分级筛,分别通过不同规格的筛,分级筛选出符合加工精度要求的小米、碎米和小碎米,小米经提升机送入色选机,碎米、小碎米收集装袋,及时清理出车间。
9.2.5色选
启动空压机(贮气罐气压0.6-0.8Mpa)→色选机(气压0.25-0.3Mpa)→提升机。
小米经提升机分别送入电脑色选机,操作人员应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情况,随时调节喂料量速度色选机控制在10-16,调节色选程度控制在210-220,调整气枪喷射吹扫时间,色选机15分钟/次,调节信号强度色选机9。
色选后的小米经输送机送至包装车间,剔除出的异色米(损米)收集装袋,及时清理出车间。
10包装管理
10.1在开机前应先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和气路、电源是否正常;
10.2每次正常操作开始,要先检查各台电子秤是否在正常工作值中;
10.3在通电通气后,各气压表压力、温度表达到规定值才可正常操作;
10.4小米从储料罐中提升到物料机;
10.5通过主振机震动将小米均匀流入十个线振盘,振动后将物料均匀投入存料中,然后十个存料斗同时获得定量物料,十个称量获得存料斗投入的物料后,自动从十个称头中选出离目标量最接近的一组投放包装机内。接近值按包装规格不能小于规定数量值;
10.6包装膜固定膜轮上后,色标进行准确定位,印制生产日期,然后进行严密封口,与包装机同步,充入氮气;
10.7操作工要每批次检查包装成品是否符合计量规定,和漏气现象;
10.8将完好的成品从包装机底部输送至入箱工作台,随即进行人工入箱。
11. 库管管理
11.1建立健全包材料,产品出入库台帐;
11.2加强仓库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做好防虫、做好四防工作,产品要堆放整齐;
11.3原料、包装入库前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11.4库存物品要经常盘点、核对、发现问题和货物积压及时报告,做到帐物、帐据相符;
11.5做好月度报表工作。
12. 产品销售管理
12.1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明确区分相同品种的产品,避免和其他产品接触、混合,防止产品与禁用物质接触;
12.2确保产品在过程管理中的储存、运输和销售不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保持完整的跟踪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具;
12.3销售产品,为经销商提供地标证书、销售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12.4经销商在销售场所设立与常规产品分开,独立的产品销售区或专柜;
12.5经销商在产品的销售区或专柜的显著位置摆放地标证书复印件;
12.6不符合地标标识要求的产品不能作为地标产品销售。
13. 运输、机械设备及储藏设施运用规程
13.1生产部门根据设备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使用,用于产品生产时,使用方法及过程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13.2设备使用人严格实行定级、定人,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13.3对设备进行标识,标识方法为挂牌标识,标识内容为设备名称、型号、使用人、保养人、设备状态(准用、停用、报废)。

包装规范

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沁州黄”小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沁州黄”小米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沁州黄”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沁县沁州黄产业开发服务中心 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沁州黄”小米产品名称和“沁州黄”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沁州黄小米,山西省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沁州黄小米原名“糙谷”或“爬山糙”,清康熙皇帝御赐“沁州黄”,以皇家贡米而久负盛名,系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之尊号。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民间谚语谓“金珠子”、“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小米绵软可口,清香扑鼻,且营养丰富。中医学认为,沁州黄小米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尿、消肿及滋阴之功效,系晋东南乃至北方广大地区人们传统营养食品、滋补佳品。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沁州黄小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中文名
沁州黄小米
产地范围
山西省沁县
品质特点
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75号
批准时间
2003年08月07日

沁州黄小米产品特点

沁州黄小米品质特性

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民间谚语谓“金珠子”、“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小米绵软可口,清香扑鼻,营养丰富。
沁州黄小米长势图沁州黄小米长势图

沁州黄小米营养价值

小米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大米的7.8倍,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小米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
小米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
小米含钾高含钠低,钾钠比大米为9:1,而小米为66:1,经常吃些小米,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小米含铁量高,为大米的4.8倍;含磷也丰富,为大米的2.3倍,这就是小米能补血、健脑的原因。
沁州黄小米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产地环境

山西省沁县位于北纬36°至37°,全境属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东食材 黄小米 实拍
食材 黄小米 实拍(8张)
依太行山,西屏太岳山,浊漳河数条支流纵横交错,是人类早期农业开发区域,谷子培育历史达到1万年以上,相传神农氏曾在这一带“尝百草,教耕五谷”。
沁州黄小米生长区域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较长,春、夏、秋三季相差不多,平均日照时数2475—2887小时,平均气温22.6℃,绝对温差18.9℃。位于山坡中上部的红黄色褐土最适宜沁州黄谷子生长。沁州黄具有耐瘠薄,抗干旱的特性,适宜在海拔较高、气候微寒、温差较大的山岭地生长,故名“爬山糙”。沁县一带丘陵起伏,春夏雨水充沛,秋季温差大,干爽多风,经过万余年的自然选育,“沁州黄”在这里安家落户。
沁州黄小米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慈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等十几个自然村,约1000多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有人曾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就会变种。据化验分析,沁县这一带含有特殊物质的深褐色黏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也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黄小米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句民谚:“金珠子,金珠子,金珠换不来沁州黄。”据专家分析,“沁州黄”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土壤,沁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古谚云:“万峰环列,气候早寒”,也就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也谷香味浓,其所含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麦、大米等。
沁州黄小米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历史渊源

沁州之东有奇山,八角九顶,名曰檀山。檀山的主峰叫凤凰台,相传是凤凰栖身之地,当凤凰飞来,天下群鸟都来朝拜,山间散落的鸟骨俯拾皆是。唐中期,沁州一带连年大旱,禾苗尽皆枯死,只有凤凰台脚下的一座寺庙周围稀疏长着几株谷子,秋后寺僧将谷种分散村人,这种特别耐干旱的谷子从此延续。
沁州黄小米是山西沁县的地方名产,原名“糙谷”或“爬山糙”,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沁州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米,系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之尊号。
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沁州籍人吴琠将家乡糙谷米带进宫内,敬奉康熙,康熙食后,神清气爽,当即赐名“沁州黄”。
沁州黄小米是山西著名特产,与杏花村汾酒齐名。中国书协创始人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陆石先生题诗:“太行观燕舞,汾水听嘤声,粱买沁州黄,酒沽杏花村。”
沁州黄小米是沁县一项重要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经过三十多年不间断的科研攻关,先后选育沁84012、沁84017、沁黄1号、沁黄2号等四个稳定品种。沁州黄小米的代言人是88岁的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老人。
为了推进沁州黄小米产业化发展,1989年,沁县成立了沁州黄小米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001年改为股份制,2002年组建集团。
2010年开始,沁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联合研制开发了以沁州黄小米为主要原料的谷之爱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销售市场已覆盖全国28个省、区,200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店达到10000多个,并出口美国、加拿大。

沁州黄小米生产情况

2014年,沁州黄小米种植基地达到8万亩,全部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其中2万亩达到有机标准,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拥有沁州黄小米生产销售企业12家。
2016年,沁州黄小米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遍布沁县13个乡镇,面积4000公顷,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1.5万吨,惠及两万多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
沁州黄小米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产品荣誉

清光绪年间,沁州黄小米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
民国四年(1915年),沁州黄小米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级金奖。
1986年,沁州黄小米在全国赛米会上获评为“一级优质米”,荣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并被大会确定为“衡量全国各种小米优劣的标准”。
1988年,沁州黄小米在全国赛米会上获评为“一级优质米”,并获得金奖。
2019年11月15日,沁州黄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沁州黄小米地理标志

沁州黄小米地域保护范围

沁州黄小米原产地域范围以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沁州黄小米”原产地域范围的请示》(长政文〖2002〗11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山西省沁县的牛寺乡、段柳乡、松树乡、次村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漳源镇、定昌镇、新店镇、册村镇、郭村镇、故县镇;武乡县的涌泉乡、故城镇、丰洲镇;襄垣县的 亭镇、王村镇;屯留县的吾元镇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在东经112°28―112°54,北纬36°26―36°59之间。
沁州黄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沁州黄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沁州黄小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环境
地势高燥、基本平坦,海拔900米—1200米的岭地。
(二)土壤
沁州黄小米沁州黄小米
土壤土层较厚、土质为红、黄壤土或红粘土、红砂土。
(三)日照
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600小时。
(四)气温
季节性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温度不小于10℃的年活动积温2900℃—3250℃,全生育期以平均气温18.5℃—20℃为宜。
(五)降水
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
(六)大气
本区域大气通风良好且符合GB3095规定。
二、原料来源
沁州黄小米原料(谷子)来源于GBT19503—2008地理标志产品沁州黄小米第4章规定的范围内,其品质应符合GB/T8232及相应收购质量要求。
三、感官要求
沁州黄小米按加工精度和品质分优级和一级两个等级,其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表1 感官要求
四、加工质量指标
沁州黄小米的加工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加工质量指标表2 加工质量指标
五、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
沁州黄小米的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表3 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