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黄山羊

原产地云南
龙陵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 产地市县: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173
- 地标认证时间:2013
- 品质特点:结构匀称,紧凑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925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3年04月15日
产品介绍

龙陵黄山羊产地龙陵县,98%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85%,雨量充沛,灌木丛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1984年龙陵县草场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的植物名录有135科636种,适宜于龙陵黄山羊的养殖。民间素有“洋(羊)小姐住洋(羊)楼,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的说法。形成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亲睐。龙陵县养殖黄山羊历史悠久,据《龙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就在木城、象达、天宁、龙新、平达等地饲养。当地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粪可作为山区发展种植业的优质肥料,养羊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龙陵黄山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龙陵黄山羊这个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在1980年云南省畜牧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该品种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注视,因被毛呈黄褐色或褐色,故定名为“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于1985年载入《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载入《中国山羊》。其品种2008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09年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云南省农业厅公告2009年第15号)。
龙陵黄山羊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的特点。为保护好这一良种资源,龙陵县畜牧部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该品种进行了保种选育,1987年开始进行系统的本品种选育工作。在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1—1994年实施了云南省种羊基地建设项目;1994—1998年实施了云南“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品种选育;1996—1999年实施了黄山羊供种基地续建项目,建立了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2001—2002年实施了种草养羊开发项目,建立了勐蚌、乌木山种羊扩繁基地;2003—2005年参与实施“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05—2007年参与实施“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龙陵县黄山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2005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42.1~142.6–2005),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通过长期努力,经过几代畜牧兽医科技人不间断的对龙陵黄山羊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地方肉用优良品种,并在龙陵县建立了以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为龙头,扩繁基地为核心,养羊专业户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具备了批量提供优质种羊的能力。2004年良种肉用山羊胚胎工程及产业化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5年龙陵县人工种草养羊开发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11年龙陵黄山羊被云南省农业厅评定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
养殖区土壤类型以棕壤、黄壤、黄棕壤和红壤为主,PH值在4.6—6.7之间。地处滇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之系南延部,余脉诸山纵横全境,多为中心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呈北部和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倾斜,爪状山原自西向东横断,山地面积2826.3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8%;境内最高海拔3001.6m,最低海拔535m;养殖区一般在海拔为900—2500m的山区或半山区。
2. 水文情况
养殖区有18条河流,属于怒江和龙川江两大水系。其中:苏帕河、勐梅河、公养河、绿根河、芒充河、德赛河、闷寨河、天宁河、堵墩河、芒关河、腊勐河、中涨河、拱线河流入怒江;香柏河、河冲河、坝竹河、赧等河和董棕河流入龙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
3. 气候情况
养殖区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类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部迎风坡多雨,东部背风坡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气候特点。历年最高气温29.9℃,历年最低气温-2.6℃,年均气温14.9℃,≥10℃以上的有效积温4696℃,年均无霜期237天;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降雨量2110mm,素有“滇西雨屏”之称;相对湿度84%;年均日照207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59%。光、热、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利于龙陵黄山羊养殖。

地域范围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的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腊勐乡、碧寨乡、勐糯镇和木城乡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东西横距64km,南北纵距78km,养殖区域范围2884平方千米,存栏8万只。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观特征毛色: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
体型:龙陵黄山羊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
头:大小适中,额短宽,鼻直,眼大而有神。有角或无角,角向上向后生长呈倒八字型。
颈:公羊较粗,母羊中等,与肩部结合较好,公羊颈项有黑色长毛。
体躯:背腰平直,胸宽深,尻丰满倾斜适度,母羊腹大充实而不下垂,
乳房大而柔软,乳头大小、长短适中,左右对称,公羊睾丸大而对称,垂系长短适中。
四肢:四肢结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2. 内在品质指标:
龙陵黄山羊羊肉香味浓郁,其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汤色乳白色,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7﹪,粗脂肪含量≤20﹪,水分含量≤77﹪,氨基酸总量≥15﹪。
3. 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严格按GB/T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
产地选择海拔在900-2500m,平均气温14.9℃,无霜期在237天左右,降雨量1000-2200mm,日照时数1800-2200小时的山区或半山区养殖。
2.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2008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2009年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云南省农业厅2009年第15号)的龙陵黄山羊。
3. 品种选育
根据DB53/T142.1~142.6-2005《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为依据,选用3级及以上种羊进行生产繁育。
4. 养殖规程
4.1. 羊舍地点选择
在放牧场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坐北向南、水源丰富、相对僻静的地方建盖羊舍。
4.2. 草场选择
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建植人工草地和农田种草为辅。
4.3. 饲养方式
龙陵黄山羊的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采取早出晚归的放牧方式,冬春上午9-10点、夏秋上午10-11点放牧,下午18 点收牧。7-10天饲喂食盐一次。在母羊哺乳期、公羊配种期补部分精料,冬春枯草期适当补饲青干草和精料,1月龄内羔羊和病弱羊不随群放牧,另外补饲护理。
4.4. 饮水
饮用山泉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规定。
4.5. 疫病防治
龙陵黄山羊在养殖过程中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龙陵县山羊疫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适时开展预防免疫。春秋两季进行常规驱虫、药浴,提高龙陵黄山羊的成活率。4.6. 疫苗选择
按免疫程序严格进行规定动物疫病免疫,疫苗的选择符合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
4.7. 兽药和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发生疾病的种羊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
作为食用淘汰羊出售。
4.8. 环境卫生消毒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在牧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羊舍周围环境定期用大碱或撒生石灰消毒。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并进行消毒。定期对产房、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消毒。
4.9. 病死羊处理
对可疑病羊应进行隔离观察和确诊,确诊为非传染病者,进行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对感染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扑杀的病羊,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 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出售或食用病羊、死羊。
4.10. 污染物、废弃物处理
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出栏、屠宰
龙陵黄山羊一般养殖到1.5-3周岁,体重:羯羊35-50㎏、母羊30-40㎏为最佳出栏期。羊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屠宰检疫按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执行。
6. 养殖记录要求
养殖记录包括品种的来源、配种、产羔、哺乳、断奶、增重、疫病防治、出栏销售记录等,上述资料最少保留三年。

包装规范

1. 分级
龙陵黄山羊胴体肉质层次不明显,皮下脂肪含量低,瘦肉率高,以成年羊的活羊体重和屠宰后的胴体重定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活羊体重40kg以上,胴体重20 kg以上,肉质好,胴体表面可见明显的脂肪层。
二级:活羊体重35-40kg,胴体重16-20 kg,肉质好,胴体表面有不均匀的脂肪层。
三级:活羊体重30-35kg,胴体重14-16 kg,肌肉发育中等,背、臀部有不均匀极薄脂肪层。
凡达不到三级标准的均列为级外胴体。
2. 产品包装
龙陵黄山羊一般活体销售,不需要包装。标志使用人对龙陵黄山羊配带农产品地理标志(‘龙陵黄山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耳标。
3. 检疫:
产地检疫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运出县外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4. 标识
标识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
5. 贮存
鲜肉冷藏温度为0℃— -4℃,冷冻贮存温度为-18℃以下;肉体之间的距离保持3—5cm、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6. 运输
公路、水路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冷藏车(船)或保温车,铁路运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产品百科
龙陵黄山羊,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无霜期237天;年均降雨量2110毫米,年均日照2071小时,光、热、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利于龙陵黄山羊养殖。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龙陵黄山羊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陵黄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龙陵黄山羊
产地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品质特点
结构匀称,紧凑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1925号
批准时间
2013年04月15日

龙陵黄山羊产品特点

龙陵黄山羊品质特性

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龙陵黄山羊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头:大小适中,额短宽,鼻直,眼大而有神。有角或无角,角向上向后生长呈倒八字型。颈:公羊较粗,母羊中等,与肩部结合较好,公羊颈项有黑色长毛。背腰平直,胸宽深,尻丰满倾斜适度,母羊腹大充实而不下垂,乳房大而柔软,乳头大小、长短适中,左右对称,公羊睾丸大而对称,垂系长短适中。四肢结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龙陵黄山羊营养价值

龙陵黄山羊羊肉香味浓郁,其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汤色乳白色,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7%,粗脂肪含量≤20%,水分含量≤77%,氨基酸总量≥15%。
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产地环境

龙陵黄山羊土壤地貌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土壤类型以棕壤、黄壤、黄棕壤和红壤为主,pH值在4.6-6.7之间。地处滇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之系南延部,余脉诸山纵横全境,多为中心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呈北部和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倾斜,爪状山原自西向东横断,山地面积2826.32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8%;境内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养殖区一般在海拔为900-2500米的山区或半山区。

龙陵黄山羊水文情况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有18条河流,属于怒江和龙川江两大水系。其中:苏帕河、勐梅河、公养河、绿根河、芒充河、德赛河、闷寨河、天宁河、堵墩河、芒关河、腊勐河、中涨河、拱线河流入怒江;香柏河、河冲河、坝竹河、赧等河和董棕河流入龙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

龙陵黄山羊气候情况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类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部迎风坡多雨,东部背风坡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气候特点。历年最高气温29.9℃,历年最低气温-2.6℃,年均气温14.9℃,≥10℃以上的有效积温4696℃,年均无霜期237天;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降雨量211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相对湿度84%;年均日照207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59%。光、热、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利于龙陵黄山羊养殖。
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历史渊源

龙陵县养殖黄山羊历史悠久,据《龙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就在木城、象达、天宁、龙新、平达等地饲养。该地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粪可作为山区发展种植业的优质肥料,养羊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龙陵黄山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在该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龙陵黄山羊这个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
1980年,云南省畜牧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龙陵黄山羊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因被毛呈黄褐色或褐色,故定名为“龙陵黄山羊”。
1985年,龙陵黄山羊载入《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
1987年,龙陵黄山羊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龙陵县对龙陵黄山羊进行了保种选育。
1988年,龙陵黄山羊载入《中国山羊》。
2008年,龙陵黄山羊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1987年,龙陵县开始进行系统的该品种选育工作。
1991-1994年,龙陵县实施了云南省种羊基地建设项目。
1994-1998年,龙陵县实施了云南“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品种选育。
1996-1999年,龙陵县实施了黄山羊供种基地续建项目,建立了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
2001-2002年,龙陵县实施了种草养羊开发项目,建立了勐蚌、乌木山种羊扩繁基地。
2003-2005年,龙陵县参与实施“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
2005-2007年,龙陵县参与实施“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龙陵县黄山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
2005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42.1-142.6–2005),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生产情况

2013年,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域范围2884千米,存栏8万只。
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产品荣誉

2004年,龙陵县良种肉用山羊胚胎工程及产业化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2005年,龙陵县人工种草养羊开发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11年,龙陵黄山羊被云南省农业厅评定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陵黄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地理标志

龙陵黄山羊地域保护范围

龙陵黄山羊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保山市龙陵县境内,涉及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腊勐乡、碧寨乡、勐糯镇和木城乡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00″-99°11′00″,北纬24°07′00″-24°50′00″。

龙陵黄山羊质量技术要求

  • 养殖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
产地选择海拔在900-2500米,平均气温14.9℃,无霜期在237天左右,降雨量1000-2200毫米,日照时数1800-2200小时的山区或半山区养殖。
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2008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2009年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云南省农业厅2009年第15号)的龙陵黄山羊。
3品种选育
根据DB53/T142.1-142.6-2005《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为依据,选用3级及以上种羊进行生产繁育。
4养殖规程
4.1羊舍地点选择
在放牧场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坐北向南、水源丰富、相对僻静的地方建盖羊舍。
4.2草场选择
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建植人工草地和农田种草为辅。
4.3饲养方式
龙陵黄山羊的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采取早出晚归的放牧方式,冬春上午9-10点、夏秋上午10-11点放牧,下午18点收牧。7-10天饲喂食盐一次。在母羊哺乳期、公羊配种期补部分精料,冬春枯草期适当补饲青干草和精料,1月龄内羔羊和病弱羊不随群放牧,另外补饲护理。
4.4饮水
饮用山泉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规定。
4.5疫病防治
龙陵黄山羊在养殖过程中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龙陵县山羊疫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适时开展预防免疫。春秋两季进行常规驱虫、药浴,提高龙陵黄山羊的成活率。
龙陵黄山羊免疫程序
序号
免疫时间
疫苗名称
预防疫病
免疫方法
免疫有效期
1
2月份
口蹄疫疫苗
口蹄疫
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免疫
6个月
2
3月份
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
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
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免疫
6个月
3
4月份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免疫
1年
4
8月份
口蹄疫疫苗
口蹄疫
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免疫
6个月
5
9月份
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
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
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免疫
6个月
4.6疫苗选择
按免疫程序严格进行规定动物疫病免疫,疫苗的选择符合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
4.7兽药和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发生疾病的种羊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
作为食用淘汰羊出售。
4.8环境卫生消毒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在牧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羊舍周围环境定期用大碱或撒生石灰消毒。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并进行消毒。定期对产房、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消毒。
4.9病死羊处理
对可疑病羊应进行隔离观察和确诊,确诊为非传染病者,进行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对感染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扑杀的病羊,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 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出售或食用病羊、死羊。
4.10污染物、废弃物处理
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出栏、屠宰
龙陵黄山羊一般养殖到1.5-3周岁,体重:羯羊35-50千克、母羊30-40千克为最佳出栏期。羊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屠宰检疫按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执行。
6养殖记录要求
养殖记录包括品种的来源、配种、产羔、哺乳、断奶、增重、疫病防治、出栏销售记录等,上述资料最少保留三年。
  • 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严格按GB/T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 包装、标识使用规定
1分级
龙陵黄山羊胴体肉质层次不明显,皮下脂肪含量低,瘦肉率高,以成年羊的活羊体重和屠宰后的胴体重定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活羊体重40千克以上,胴体重20千克以上,肉质好,胴体表面可见明显的脂肪层。
二级:活羊体重35-40千克,胴体重16-20千克,肉质好,胴体表面有不均匀的脂肪层。
三级:活羊体重30-35千克,胴体重14-16千克,肌肉发育中等,背、臀部有不均匀极薄脂肪层。
凡达不到三级标准的均列为级外胴体。
2产品包装
龙陵黄山羊一般活体销售,不需要包装。标志使用人对龙陵黄山羊配带农产品地理标志(‘龙陵黄山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耳标。
3检疫:
产地检疫由该地畜牧兽医部门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运出县外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4标识
标识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
5贮存
鲜肉冷藏温度为0℃-﹣4℃,冷冻贮存温度为﹣18℃以下;肉体之间的距离保持3-5厘米、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6运输
公路、水路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冷藏车(船)或保温车,铁路运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